元代青花釉里红也受追捧。如2009年一件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罐最终拍出590万元的高价,2008年一件青花釉里红瓷砚就以110万元成交。 对于收藏者来说,历代名品自然非常诱人,但是还是要懂得收藏市场的“一分钱一分货”。收藏市场价格已经非常透明,好东西一定配高价,想要低价捡漏,最终就只能买到假东西。 釉里红瓷器是元代景德镇新烧成的一个品种,它是在白色瓷胎上以含铜的颜料进行绘画,然后罩透明釉一次烧成,但高温铜红釉对窑室气氛要求比较严格,鲜红色最为难得。元代釉里红瓷器的怡釉特征与同期青花器物的胎釉特征一致,但器型较少。由于釉下红彩烧成难度很大,图案常有散晕现象,因此釉里红器物的纹饰也比较简单。釉里红瓷器有3种不同的装饰方法
一 ; 是釉里红线绘,
二 ; 是釉里红拔白,
三 ; 是釉里红涂绘。
在国内外传世的元代釉里红瓷器中,有比较可靠年代依据的是1979年江西丰城发现的青花釉里红器物 (一件是青花釉里红楼阁式瓷仓)、两件为釉里红俑,其中一件有大元至元戊寅(1278)的纪年,这几件器物的釉里红,都属涂绘的方法,红料都在塑成的立体器形上着色,元代比较进步的涂绘釉里红,则是用红料涂绘出一定的图案花纹。所谓釉里红拔白装饰,是用釉里红涂地子留白纹饰,国内有江苏吴县出土的釉里红拔白龙纹盖罐、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釉里红拔白划花兔纹玉壶春瓶。这类玉壶春瓶的特点是口沿内壁往往也有釉里红色,颈下及底腹部上下各有二至三道弦纹。 关于线绘釉里红器,江西高安窑出土有釉里红开光花鸟纹大罐,国内外传世品中有多件玉壶春瓶及梅瓶,都是细线条描绘花纹的釉里红器。元代还把青花、釉里红技术结合运用,成品呈白地红、蓝花,十分真切。 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空前的劫难,尤其在文物方面更为突出。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全国开展了以县级单位为基础的文物收购保护工作,抢救劫后余生的民间流散文物。70年代末到90年代,国家文物部门对馆藏文物进行了多次调拨、调剂工作,一些研究价值高的珍贵文物由小馆调剂到国家大馆收藏。为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应被调单位的要求,国家拨出专项经费,指令相关的科研单位进行被调文物的复制,以满足被调单位展览工作的需要。复制工作主要落在千年瓷都景德镇, 70年代末,景德镇一些科研机构就开始复制和仿制 当时仿制一件瓷器,最少也得烧10件,出窑后挑一两件给原调拨单位,余下的被一些精明好古人士高价买得,后来有的复制品在海外拍卖会上以惊人的高价拍出,给仿、复制单位和中间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导致后来景德镇古陶瓷仿、复制业的全面复苏。1984年起,景德镇陶瓷馆在东风瓷厂陶瓷研究所开始仿制元青花。这一时期的复制品由于有专项资金扶持,对产品要求也高,加上已过去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易与真品混淆。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西省丰城市博物馆在收购民间流散文物时,以极低廉的价格先后征集到元青花梅瓶和元代釉里红谷仓各一件。当时,因元代青花、釉里红标准器极少,陶瓷界对此认识也不够深入,被该馆断作明早期器物。英国大卫德基金会藏至正型象耳瓶的公开发表以及江西省高安元代窖藏和河北保定元青花、釉里红瓷器相继被发现后,中外陶瓷考古界才逐渐全面展开了元代釉下彩瓷的研究。元代青花、釉里红民间确有流传,但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么多。目前主要集中在国内外3个博物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博物馆40件,伊朗阿特别尔寺32件,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馆元青花19件。如今,流入市场的仿制品除单色釉瓷仿制水平达到95%外,其余器物的仿制水平均差之甚远。以元青花为例,如今钴料的提炼科技含量高,较纯,即使用现今仿古柴窑烧制,也达不到真品青花料深沉的效果。仿品青花器烧成后,青料飘浮。仿品在窑温作用下还原快,青翠单一。真品青翠浓郁,美感很强。釉里红瓷也是如此,仿品铜着色剂提炼纯度高,红色较为鲜艳,达不到真品红色古朴、自然、沉稳的效果。 2017年北京翰海秋拍成交率年北京翰海春拍成交率82% 现2019年北京翰海春拍 、99期四季拍征集正式开始! 征集范围:瓷器、玉器、金银铜器、木器、中国字画、油画、珠宝、竹木牙角雕、金石篆刻、雕 塑、纺织(十字绣除外)、工艺品、文献、邮品、票证、徽章、奇石标本、珠宝首饰、杂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