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青花瓷胎釉的特征
早期万历青花瓷胎质除少数较为精细外,绝大多数胎质都比较粗糙厚重,露胎的胎骨有火石红和铁锈斑点;釉面比较细腻、肥厚,光泽度强烈,玻璃质感极好。而中期釉质肥厚莹润,釉色泛青,呈乳白色或白色。晚期尽管釉层稀薄不均,还常有缩釉现象,但是器型比较丰富,以擅长各式文房用具为特色,有笔洗、笔架、瓷砚、印盒等等,多为青色。
万历年用料
前期沿用回青,蓝中带紫,但不如隆庆美,且艳丽浓重者日少。
此时青花发色可分为早中晚三期:
早期:浓艳,青中泛紫。
中期:蓝中闪灰,发色渐浅。
晚期:蓝色灰暗,多有晕散。至末期更加浅淡,并一直延续之天啓时期。万历二十四年因回青料即竭,有“召买解进,以应烧造之急用”之上谕。然是否买进不得而知,终被浙料代替,并行者有珠明料,此二种料沿用至清,至乾隆浙料用尽,而珠明料现在尚有,但清以浙料为上。
浙料:产自浙江金华一带,青中泛红,烧制好者可成翠毛之色,正蓝,不泛红,亦无铁斑。有重者青中泛红,轻则淡翠,能出多阶浓淡。
珠明料:产自云南,氧化钴含量较高,发色青翠鲜亮,云南当地把质量好的珠明料称“珠密”或“金片”。中称菱角,其色微青,下称乌鸦黑,色似土褐。有一说元代所用国产料就是产自云南的珠明料,这已不可考。
如有藏品需鉴定出手的藏家,欢迎致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