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是历史上唯一的宫庭窑,是北宋朝宫庭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时,宫廷藏品目录《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的记载,清代乾隆皇帝更将哥窑瓷器视为珍品。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哥窑器,均为历代宫廷旧藏,加上其他流散于海内外的传世品,约计也只有300件左右。
市场近几年宋哥窑拍卖成交记录:
元青花双凤纹螭龙耳扁瓶----成交价:HKD2300.00万----成交日期:2011年6月25日
宋哥窑纸槌瓶-----成交价:HKD2300.00万----成交日期:2013年10月27日
北宋成交价:HKD2140.00万----成交日期:2014年5月28日
宋汝窑水仙盆-成交价:HKD4370.00万----成交日期:2013年6月23日
元青花杂宝双龙纹双狮头罐----成交价:RMB3450.00万----成交日期:2016年7月17日
元青花菊花纹玉壶春瓶----成交价:HKD2530.00万----成交日期:2017年9月11日
元代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梅---成交价:HKD8亿4000.00万----成交日期:2011年11月25日
北宋天青釉汝窑水仙盆----成交价:HKD4370.00万----成交日期:2014年6月8日
元青花八棱缠枝牡丹海马大----成交价:NTD2360.00万----成交日期:2017年4月15日
哥窑的特征是釉质凝厚如同堆脂,色泽有粉青、灰青、油灰、月白、灰黄、深浅米黄等多种,釉间均开裂有不同角度的冰裂状纹片,色浅黄者如金丝,色黑者宛若铁线,两者相互交错如织,故名“金丝铁线”。哥窑能够呈现金丝铁线,在于过去出窑冷却时,直接搁入炭黑水。拿出来后,大开片染黑,很细小的开片,由于间隙过小无法染色,但气体氧化成黄色。
釉面开片是因胎釉在烧制过程中膨胀系数不一致而出现的工艺上的弊病,但这种缺陷美,却独具装饰艺术效果,它犹如寒冬江河中的冰裂,千变万化,别具古朴自然的天趣,从而产生了一种独特的美感。
哥窑器的釉层不厚,其口沿处施釉更是淡薄,显出胎色,圈足底亦多为露胎,故有“紫口铁足”之称。是因为其胎骨含铁量高,在还原气氛下,足部露胎部分呈黑色,谓之“铁足”;釉中蕴含的气泡密集,显微镜下如同聚沫串珠,凝腻的釉面则光泽莹润,油滑如酥。器口沿多尖锐窄小,故厚釉难以留存而显现胎骨黑色,此一现象传统上称为“紫口”。
仿哥窑器在元代已经出现。江西景德镇是仿哥窑器的重要产地,当年为生产所需,还专门选用该地区鸡角岭、白石岭所产的红泥和滑石作为胚料。到清代,仿烧的质量和数量都达到了顶峰。清代御窑厂生产的仿哥窑器,开片和釉色都非常精致,倾注了瓷工的心血,堪称完美,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