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收藏古钱币时,笔者觉得它们只是一枚枚带有书法艺术品的小铜片儿,后来慢慢地接触与了解,才知道它们不仅仅是一枚枚艺术品,还融合了古人对世界的认知、当时的经济情况以及政治背景。
因此,收藏古钱币并不仅仅是简单地收藏一个个物件儿,还是一个学习历史、传承文化的一个过程。
那么对于一个初学者首先应该了解古钱币那方面知识呢?从何处着手呢?笔者认为应先去认识它、了解它。本文将介绍基本的古钱币知识,希望能帮您撩开它面前的一片薄纱。
中华文明五千年,钱币形式丰富多彩。基本形式有贝币、桥形币、布币(类似于当时一些生产工具,如铲等)、刀币(类似于刀形)、圜钱(圆形,中间圆孔)、圆钱、蚁鼻钱(好似鬼脸,因此得名鬼脸钱)等。
今天向大家介绍的只是大家都熟悉的圆形方孔钱,它起源于圆钱(战国中晚期秦、齐、燕等国铸),其形式象征着天圆地方。由于方便携带(可以用麻绳通过中间方孔将铜钱穿成一串,其实比今天的硬币携带方便),因此一直沿用至民国(民国通宝)。下面分几部分向大家介绍方孔钱:
各部位名称
我们从中心向外开始介绍方孔钱各部位名称。中间的方孔我们叫它为“穿口”,将穿口“围”起来的边我们叫它“内郭”,接着是钱币主体:字。字所在的那个“平台”叫作“地章”,地章再向外为钱币的“外郭”或“外缘”,与 外郭垂直的那面叫“边道”。具体请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