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释迦牟尼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本姓乔达摩,名悉达多。释迦是其种族名,意思是能;牟尼意思是“仁”、“儒”、“忍”、“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等,也即是“释迦族的圣人”的意思。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486年,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属刹帝利种姓。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岁时,他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逐创立佛教,随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恒河流域一带传教。年80在拘尸那迦城逝世。
他弟子很多,据传有五百人,其中著名者有十人。
弥勒佛说法图:温大眼五兄弟为报“父母之恩”所供养
后晋庚子年(940年) 彩绘绢本
尺寸:76.5×53cm
法国吉美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 伯希和敦煌绢画
这是敦煌莫高窟出土的有明确纪年的一幅敦煌绢画,也是为数不多的以弥勒佛为主尊的供养图。出自后晋庚子年(940年),是信士弟子温大眼兄弟五人为报“父母之恩”,为亡父及尚健在的母亲所供养。供养图是由一佛二弟子四菩萨组成的说法图,发愿文及诸尊、供养人榜题基本保存,主尊榜题“南无弥勒尊佛”。
主尊弥勒佛安住画面中央,双手结说法印,双足金刚跏趺坐安住于莲花法座之上。身后有二弟子侍立左右两侧,身边有四大菩萨围绕,每尊菩萨和弟子身边都有榜题。就连画面上方二侧的芭蕉树也有榜题“芭蕉树供养”。整幅绢画保存基本完好,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千年前敦煌绢画。
《 过去七佛说法图 局部
一九二三年间,军阀混战,兴化寺僧众将寺内中殿南壁、后殿东西壁的壁画剥离藏匿起来。后逢中原大饥荒,寺僧迫于无奈将壁画售与古董商。古董商将这幅《过去七佛说法图》(原兴化寺中殿南壁壁画)分割成五十九块,分装五十七箱,准备卖到海外,被时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副馆长、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室主任的马衡花四千大洋买下,藏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考古学室。一九五二年,考古学室迁居西郊,《过去七佛说法图》等一批文物调拨给故宫博物院。一九五九年,经多位专家共同努力,《过去七佛说法图》被拼合复原(据孟嗣徽《元代晋南寺观壁画群研究》考证,其中两块拼错了位置:左起第二佛与第三佛之间的「童子飞天」应当在左起第一佛与第二佛之间;右起第二佛与第三佛之间的「童子飞天」应当在右起第一佛与第二佛之间),陈设于保和殿西庑(原历代艺术陈列馆)南端西墙。后故宫博物院展馆重新规划,该壁画被妥善收贮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