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花觚人们通常把它描述为"尊",它是仿青铜器造型的一种陈设用瓷。随着瓷器烧造技术的不断提高,瓷器的造型更加丰富,很多陈设用瓷开始有了一定的实用功能。经过明代嘉靖、万历两朝的发展,花觚的造型也更加多样化。花觚始于元代,主要流行于明嘉靖、万历至清乾隆这一段时期。早期的花觚除了陈设用之外,民间多用于插花,布置厅堂。花觚的造型隽秀,端庄大方,线条变化十分丰富。常见的有五彩花觚和青花花觚两种。装饰题材有人物故事、民间传说、缠枝花卉或是花鸟等。花觚的时代特征十分明显,明代的花觚主要是三段式的,上面是喇叭口,中间是鼓腹,下部是凤尾,器型古朴典雅。我们常见的明代花觚以五彩最为贵重。一般都呈现出文饰繁密,层次分明,色彩艳丽,风格硬朗的特点。康熙 青花五彩人物图花觚
这一时期德花觚品种在当时也是较常见德品种之一,造型古拙,凝重质朴。瓷土精细,瓷质坚密,胎体厚重,为清代各朝比重很大,釉面光洁细腻,胎釉结合紧密,有紧披光亮感。康熙瓷器器口施加含粉的白釉以及器里釉色与器物釉面基本保持一致是这一时期的重要特征。青花用料以青翠的"翠毛兰"为代表。五彩以红、黄、紫、绿、蓝、黑等,很少用青花,这一时期的花觚所绘图案大多为山水、人物。口沿敞口角度加大近90゜,口沿及底沿部多有装饰纹带,或双蓝圈,器中部明显隆起把所绘内容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
官窑瓷都是青花款,为"大清顺治年制""顺治年制"双行楷书款,民窑则多写干支年款,玉堂佳器等古语款。产量也不小,故现存数量相对较多,在图案装饰布局上另一个主要特征是在器下部多绘有芭蕉叶图案,在器型上口沿外敞角度同其它同时代同类品种相比较小,器中部未有明显突出部分,整体性较强,器高在20cm-44.5cm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