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通宝是乾隆时期的流通货币, 乾隆皇帝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最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的钱币。
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乾隆通宝钱径约25毫米,重约3g。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 。币种与不同时期形状与大小也有不同
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高宗即位,改元乾隆。铸行"乾隆通宝",要求仍重一钱二分,该钱书法铸工都比雍正时更为精美。最初清政府仍继续执行通货紧缩的政策。钱局较雍正时有所增减,首先在乾隆四年,停了宝河、宝巩、宝济三局,于乾隆五年时开宝福局,七年开宝桂局,十年开宝直局。乾隆朝以前的制钱不加锡,以铜、铅、锌配制,称之为"黄钱",在乾隆五年规定在铸钱铜料之中加百分之二的锡,称为"青钱"。说是为杜绝私钱,实则无异于减重。"乾隆四十年时,私铸情况日盛,各省官员出现盗铸,政府对此无计可施,加上云南铜产量逐年递减,导致铜价飞涨,铸钱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清政府继而又采取了通货紧缩政策,先后停铸了宝直、大理、广西、临安等局,同时鼓励商人从海外进口铜材。但是这些措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私铸虽有所减少,但官钱不见增加,民间交易缺钱,就出现了使用古钱的现象。到了乾隆五十年后,又相继开了宝直等局,同时放宽了铸钱的标准,所以导致乾隆后期制钱的质量参差不齐,大不如初的情况。此外在乾隆朝时期在新疆出了"乾隆通宝"红钱(也做普尔钱,"普尔"维语即钱的意思),是以新疆产铜为原料,在新疆地区铸行的,此后各朝均有铸行。
乾隆通宝是清代铸造量大的钱币,其次是嘉庆通宝。存世量巨大,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铜钱品种,基本上都不贵,一般宝泉局最多,普通版几块以内。
乾隆通宝宝泉局角头通,普通品,图中品相市场价十元。从你所发的图片看,应该是宝泉局方头通小平普品,市场价十元以内。乾隆通宝宝泉局在各局中铸币最多,最常见的就是这种尺寸在27.5以下的小平钱,一般都在十元以内,品相极好的极美品也不过一百左右。
乾隆通宝宝泉局山底隆,较少品种,市场价三四十。不过宝泉局也有很贵的合面合背、母钱、雕母、折十试铸样币这些牛逼的品种,能得到一枚也是一种造化。下面我们来看看宝泉局这些牛逼币都长啥样,价格如何:
乾隆通宝宝泉局合背小平,稀少品种,市场价1000左右。
乾隆通宝加厚大样母钱,稀有品种,市场参考价一万元
乾隆通宝宝泉局雕母大样,稀有品种,市场参考价8万。
乾隆通宝宝泉局山底隆母钱,稀少品种,市场参考价5000元
乾隆通宝宝泉局雕母,稀有品种,市场参考价5万
乾隆通宝宝泉局折十型试铸开炉钱,稀有品种,市场参考价4万。
以上这些钱币目前在市场上见不到,都在藏家手里,所以大家如果在市场上见到这样的,一定要谨慎,千万不能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