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末,由启功、徐邦达、刘九庵、谢稚柳、杨仁恺等人组成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专家来到广东省博物馆,他们看到馆藏的一幅绢本画,无不称赞,并将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但是很少人知道,这件画作精品曾经被用来包裹字画。
这幅身世离奇的画是一件怎样的作品呢?让我们先从它被人发现的经过讲起吧。
1982年,广州某书店从北方征集一批古旧书籍和字画,邀请苏庚春先生鉴定。苏先生曾与鉴定组的刘九庵在北京琉璃厂共过事,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是我国老一辈书画鉴定家。苏先生对每件书画和古籍逐一鉴定完后,没有发现多少珍贵之物。临走时,他突然对包裹这批书画和古籍的一张颜色黯淡、发黄的旧绢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他将此绢带回了博物馆。
回到博物馆后,他把绢上的污迹小心翼翼地拭去,发现这是一幅画有白鹤与梅花的古画;进而再摩挲,用放大镜审视,又发现在画的右上角有题识曰:“待诏边景昭写雪梅双鹤图”。苏先生一看,异常兴奋,因为画的风格与边景昭完全一致,又有边景昭自己的题识,当为边景昭真品。
画面上的双鹤,一鹤昂天长鸣,一鹤以喙啄羽,一折枝老梅从画面左上方屈曲斜向画面右方,梅上枝数点白梅开放,后有山茶、竹等作衬景。作者以浓淡干湿墨晕染梅干,具有较强的立体感,笔法细腻、生动逼真。在古代,鹤是长寿的象征,因此有“仙鹤”之称;同时又有着笃情不淫的德性,故古人多用鹤比喻具有高尚品德的贤达之士。而梅树可逾活千年,为花中寿王,因此,梅与鹤搭配是长寿、吉祥之象征。另外,梅花有高洁之气质,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也用来喻气节高尚的隐逸之士。此幅作品将鹤与梅同置画面中,一是取祥瑞、福寿之意,二是寓品德高尚之士,具有双重寓意。
据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小组编辑的《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记载,边景昭传世的画作极为少见,就目前所见,仅有6件。广东省博物馆所藏的此件作品,尺幅较大,乃其传世画迹中的珍品。此画所幸有赖苏先生的慧眼,不然早埋于废墟中。再看看当下的文物鉴定专家,不由得让人发出一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