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角斑病主要危害芒果叶片、枝条、花芽、花和果实。
叶片上最初产生水渍状小点,逐步扩大变成黑褐色,扩大病斑的边缘常受叶脉限制而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有时多个病斑融合成较大的病斑,病斑表面稍隆起,呈亮黑色,背面颜色较浅,周围常有黄晕,叶片中脉和果柄也可受害而纵裂;
在枝条上,病斑呈黑褐色溃疡状,病斑扩大并绕嫩枝一圈时,可致使枝梢枯死;
在果实上,初时呈水渍状小点,后扩大成黑褐色,表面隆起,溃疡开裂。
病部共同特征:病斑黑褐色,表面隆起,病斑周围常有黄晕,湿度大时病组织常有胶黏汁液流出。
发病规律:果园病叶、病枝条、病果、病残体、带病种苗及果园内或周围寄主杂草是芒果细菌性角斑病的初侵染源。病菌可通过雨水溅射、气流、带病苗木、风等进行传播,从伤口或水孔、气孔、皮孔、蜡腺、油腺等自然孔口侵入发病。风大的地区、风向地带的果园或低洼地发病较重,避风、地势较高的果园发病较轻。
农业措施:加强水肥管理,增强植株抗性及整齐放梢。清除落果病叶、病枝、病果并集中烧毁或深埋;果实采收后果园修剪时,将病枝叶剪除。结合疏花疏果再清除病枝病叶和病穗,并集中烧毁;剪除浓密枝叶,花量过多的果园应适度人工截短花穗使树冠通风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