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钱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钱币做为特殊的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来进行商品交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息息相关,历史意义极佳。
大清铜币是一种清代机制铜圆,版式繁多,尤以当十者为最。据中国钱币史略记载,清•宣统元年(1909年)铸已西宣统年造大清铜币。清•宣统三年(1911年)天津度支部造币总厂铸币。宣统二年(1910年)9月,度支部奏定“币制题例”,废两改元,确定货币单位名称为“元”,以钱为本位,一元为主币,重库单七钱二分。另以五角、二角伍分,一角三种钱币,五分钱币及二分、一分、五厘、一厘四种铜币为辅币。 清政府处户部又奏请朝廷, 拟将当时全国24处铜元局, 酌量归并为九处, 如折中所述:“然中国幅员辽阔, 若如全国仅设一厂,转运恐形不便,惟有相度地势之拼。除臣部所设总厂外,拟以山东归并直隶为一厂,湖南归并湖北为一厂,江西、安徽、江苏、清江并归江宁一厂,浙江归并福建为一厂, 广西归并广东为一厂。合奉天、河南、 四川、云南四厂,共九处, 皆归臣部统辖,调剂盈虚, 彼此均可匀拨。”在归并铜元局得以顺利实施的同时,又限定各省每日铸造铜元数额,以避免重蹈滥造的覆辙。此后,清政府将户部改称“度支部”,命各省造币厂改称度支部造币分厂,欲统而治之,巩固中央造币集权。
这一时期铜元的显著特点,正面均钤有汉文“大清铜币”字样,左右边缘分列“户部”和干支纪年文字, 后期去掉“户部”, 仅留干支纪年文字, 上缘列满文“大清铜币”, 下缘列纪值文字; 背面为统一蟠龙, 又称“部颁龙”或“大清龙”, 上缘前期为“光绪年造”、后期为“宣统年造”字样,下缘为英文“TAI—CIIING—TI—KUO COPPER COIN”, 汉译为“大清帝国铜币”。户部所铸铜元正面中央无文字,各省所铸铜元正面中央铸一阴文单省名,也有个别为阳文以示区别。币值分为当制钱二十文、十文、五文和二文四种。此阶段新疆地区铸行“宣统元宝”铜元,西藏地区曾铸行“宣统宝藏”铜元,仅此两例。虽然清政府处心积虑改革币制,但未能有效遏制住全国大肆铸造铜元的势头,各省局以利之所在都阳奉阴违,边疆省份云南竟敢违背不准设新厂的诏令,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设局铸行“云”字大清铜币。
郑重提示:
1,不收购,不上门
2,赝品与当代工艺品不合作
3,动物器脏产物不合作
4,鉴定估价请带实物至公司,图片不估价
2018年香港、新加坡、迪拜 春季 秋季 拍卖藏品大陆征集处----
1:瓷器:高古瓷、明清瓷、民国瓷等
2:玉器:上古玉、高古玉、明清玉、现代籽料、等
3:书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等
4:杂项:翡翠,青铜器,鸡血石,紫砂壶,牙雕,田黄石,印章。木器,古钱币,奇石,陨石等。有古玩找我 ,我帮你高价出手!
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洋河一路国际商会大厦11-1
千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