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造宣统元宝库平七钱二分
重:21.68g 直径:3.9cm
清代银币、纸钞、铜币并行,至嘉庆年间发行新式银元,而光绪年间铸行金、银币更多。洋务运动也影响到铸币业,两广总督张之洞曾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国订购全套造币机器,并在广东钱局首铸机制银元和铜元。
为1910年清朝宣统年间广东省官铸揭露发行的机铸银币,银币正面中心珠圈内镌满汉文“光绪元宝”四字,珠圈外上端镌汉字“广东省造”,下端镌汉字“库平七钱二分”,左右各镌一个四瓣花星。反面中心镌蟠龙图,上端镌英文广东省,下端镌英文七钱二分币值,左右各镌一个四瓣花星。看上去极其瑰丽,美得动人心魄!值得收藏。
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
重:23.6g 直径:3.8cm
钱币正面珠圈内铸“光绪元宝”字样,上环书“北洋造”,下环铸“库平七钱二分”,左右两端各镌一个圆点,钱文清晰,币面干净,端庄大方,清秀典雅,观赏性极高。钱币背面中央镌蟠龙图,上环镌英文“光绪34年”,下镌英文“北洋”,左右两端稍下侧各镌一个圆点。由此可见,此币乃北洋造34年光绪元宝,珍罕无比。银币正面可见满汉文化之融合,钱币正面则显示了中西文化的大融合,中国对外贸易开始,带着鲜明而浓厚的历史韵味,历史价值深厚,颇具观赏与收藏价值。
光绪元宝是在清朝末年铸造,当时朝野上下发生了银元单位之争,币制未统一。北洋机器局更名北洋造币局,铸行较早脱离“两单位”的银币后,又于光绪二十五年始,铸行面值库平纪重的“光绪元宝”,在这类币的背面左侧阿拉伯数字表示该币为光绪×年版,有4等数种,流通全国。
北洋是现在天津地区的旧称,在清朝时被称为直隶省。北洋机器局(又称军火机器总局、天津机器制造局)是中国早期的现代化兵工厂,由北洋三口通商大臣崇厚等人于1867年创办,1870年由李鸿章接办。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李鸿章在天津创建附属于北洋机器局的机器铸钱局(宝津局),铸造机制铜钱,铸币设备部分来自北洋机器局,部分从英国进口。光绪二十五年,清政府又准许北洋机器局继续铸造银币,北洋机器局更名为北洋银元局,其后铸造的银币改为“北洋造”。光绪年间铸造了一系列银币,但北洋造光绪元宝由于不便于流通使用,故铸额极其稀少,更显珍贵。
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
重:22.8g 直径:3.90cm
四川省造光绪元宝银币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开铸,四川省造币厂铸行,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清廷整顿各地造币厂,令四川所需银元向湖北省银元局搭铸,该币一度停铸。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重新开铸,至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止。
四川省造的银元发展历程映衬着中国晚清货币政策的进与退,每一次断档也刻录着一次历史的颠簸。了解造币史和造币厂的变迁过程,不仅可以理解银元的历史价值,同时也会对不同时期银元的种类,成色,龙纹特征,齿边特征等方面提高认知。
该藏品为四川省造光绪元宝,直径:39mm,重:22.8g,币面珠圈内镌满汉纹文“光绪元宝”,珠圈外上缘镌“四川省造”四字,下镌币值“库平七钱二分”,背面为一长尾龙,背面英文珠圈环绕,正反左右两侧皆有四星花装饰。该币包浆自然,色泽圆润,品相精致,审美风格独特,字迹端庄,龙纹细腻,线条流畅,边齿规整,在柔和的灯光下泛着淡淡银光,极具收藏价值及市场价值。
征集范围
中国陶瓷 :历代陶瓷精品,元、明、清官窑为主,宋瓷为佳; 彩瓷,素瓷,青花瓷等;
翡翠玉器 :明清玉、高古玉、近现代玉器,翡翠,羊脂玉,白玉,青玉,黄玉等各式雕件,籽料等;
中国书画 :历代名人字画精品,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书法,篆刻等;
杂项精品 :历代名家文房用品、钱币、紫砂、田黄、瓷板画、鸡血石、牙雕、砚台古籍 善本、金银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