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彩又称逗彩,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珍品。创烧于明朝成化年间,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斗彩是预先在高温(1300°C)下烧成的釉下青花瓷器上,用矿物颜料进行二次施彩,填补青花图案留下的空白和涂染青花轮廓线内的空间,然后再次入小窑经过低温(800°C)烘烤而成。斗彩以其绚丽多彩的色调,沉稳老辣的色彩,形成了一种符合明人审美情趣的装饰风格。
清雍正 斗彩荷莲鸳鸯盘
荷塘鸳鸯题材在宋元之际有专门之名称—满池娇,始见于南宋织物上,入元之后风行于刺绣衣物中,因此颇见于时人题咏。两只鸳鸯生动可爱,刻画细致而不失情趣。整体颇为契合郑谷的诗境,也有郑谷诗中那种“清婉明白,不俚而切”的味道。优雅曼美,纹样别致,所饰鸳鸯戏莲纹,宛若花环,围抱盘身。用色之富,着釉入微,凸显构图之妙。
清雍正 斗彩荷塘鸳鸯盘 (一对)
器敛口,弧壁,卧足。器斗彩装饰,内底、外壁绘莲池鸳鸯纹,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为雍正时期斗彩制品。描绘出盛夏时节荷塘,多组碧荷衬托盛开的红莲,微风中摇曵,间以芦苇、慈菇、浮萍,雌雄鸳鸯相随畅游,悠然自得,描绘出一派水光接天,吉祥宁静的气氛。鸳鸯称为“匹鸟”,雄为鸳,雌为鸯,其形影不离,雄左雌右,飞则同振翅,游则同戏水,栖则连翼交颈而眠。失偶不再婚配,因此鸳鸯喻有美满幸福婚姻和忠贞不渝爱情的吉祥之意。以鸳鸯为题材的吉祥图案最晚在汉代已出现了,形式多样,鸳鸯在莲池中顾盼游嬉称为“鸳鸯戏荷”。瓷器装饰这一题材可上溯到元代,明清时期较为流行。
清 雍正 斗彩荷塘鸳鸯盘 (一对)
历年拍卖成交记录:
0258 清雍正 斗彩荷塘鸳鸯盘0万  万
3571 清 雍正 斗彩荷塘鸳鸯盘0万  万
8034 明嘉靖 斗彩鸳鸯小碗万 92.00万
1496 清雍正 斗彩莲塘鸳鸯盘0万  万
4806 明万历 五彩荷塘鸳鸯盘0万  万
1578 清中期 玉雕池塘鸳鸯盘0万  万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时,一只斗彩瓷器以500多万港元的价格成交,引起世界对中国瓷器的关注。在1999年时,又有一只斗彩瓷交易出2900万元。一只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交易纪录。斗彩瓷在“青花”独步天下的时候还能交易出如此高价,可见其名贵和价值。中国是瓷器之国,所以我们中国人包括国外的对古陶瓷收藏的热衷,这也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推崇。斗彩陶瓷是不可复制不可再生的,而且量也是随着岁月的推移将会越来越少,留下来的都非常珍贵,能遇上珍品的人更是拥有非比寻常的运气和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