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混播可以提高产量,改善质量,有利于加工调制,也有利于提高土地肥力。
1、牧草混播可以提高产量。不同牧草生长年限不同,在一年的不同季节盛衰时期也有差异,牧草混播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有利条件,从而提高产量。
2、牧草混播可以提高饲料品质并便于加工调制。禾本科牧草含碳水化合物较多,粗蛋白质含量较低,而豆科牧草含粗蛋白质较多,两者混播,可以使饲料品质提高。单纯豆科牧草放牧地,易引起反刍家畜的膨胀病,混播禾本科牧草放牧可以避免发生膨胀病的危险。豆科牧草含粗蛋白质较多,单独青贮容易腐败变质,与禾本科牧草混播后青贮,可以制成优质的青贮料。
3、牧草混播可以提高土壤肥力。豆科牧草根系较深,可以吸收大量的钙,禾本科牧草有大量须根,主要分布在耕作层内。豆科牧草和禾本科牧草的混播可以给土壤遗留大量的残根,增加土壤的有机质,进一步形成腐殖质,由于腐殖质和钙质的存在,以及大量根系的穿透分割作用,增加土壤团粒,从而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1、混播组合品种:多年生牧草组合选择为:白三叶+鸭茅+多年生黑麦草+一年生特高多花黑麦草(做先锋牧草);
2、选地:选用质地疏松肥沃的山地、低缓坡地种植;也可进行林下种植或产草量低的天然草场改良;
3、用种量:每亩用种量为白三叶0.5公斤+鸭茅0.5公斤+多年生黑麦草1.0公斤+一年生特高多花黑麦草0.2公斤;
4、播种期:5月上旬至9月下旬。期间雨水充沛,适宜种子发芽、生长。雨水相对集中的地区,适宜前期和后期种植;
5、播种方法:采用翻耕、耙细、平整地块后撒播,种子与细土、钙镁磷肥搅拌均匀,撒播在耙细、平整的地块上,要控制好每亩用种量。播后振压将种子与土充分接触,以促进种子发芽;
6、肥料:每亩用农家肥500公斤、复合肥40公斤、钙镁磷肥20公斤做底肥,复合肥10公斤或尿素5-10公斤做追肥;
7、牧草地管理:下雨后结合施氮肥,可大大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在出苗后20日用氮肥5—10公斤进行追肥。要求每次割草后都要进行追肥,追肥以尿素为好,注意牧草地不能积水;
8、收割利用:播种70-90天割第一次,割草时无论长势好坏均须割,以利分蘖,以后视牧草长势情况,每隔45—60天割草一次,用不完的青草,可用于青贮或晒制青干草。由于牧草的水分含量较高,为防止畜禽“拉稀”,可采取提前一天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