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咸丰登基后,即开铸“咸丰通宝”制钱。其时,由于战争以及列强的掠夺和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发生,清朝的军费开支大增,而税收入大减,导致财政拮据。为了缓解财政危机,咸丰三年(公元1853年)清政府被迫开铸大钱,相继推出一系列咸丰钱币。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咸丰通宝壹佰赏钱”一枚,该钱币直径6.5厘米。钱面文字为“咸丰通宝”四字,背有“大清壹百”和满文宝福纪局,其书体彰显端美俊朗,可谓清钱之最,并不浮夸。而品其背诸字,满文标准规矩,汉文端美,力道彰显,与面文构成十分和谐的呼应。上手本品,厚重之感油然而生,可见其铸制十分精整。
其包浆浓烈,且十分滋润,地章与凹处为甚,毫无新作伪品那种干涩之感。续察其包浆质地,实为老道纯真,自然而踏实不虚,亦见少许绿锈点染,整体包浆些锈分布深浅相间,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显示了清钱传世熟坑的特有锈浆之貌相特征。
“咸丰通宝大清壹百”,可谓集国号(大清)、年号(咸丰)、纪局(宝福)、纪值(壹百)于一身,系前谱无载之物。其钱文为宝福局特有的山谷体,秀美绝伦。当属初铸试样钱,未曾流通,为存世孤品,珍罕无比。在古泉界更是被称为“清钱之王”。
在古董收藏品领域里,不变的规律就是“物依稀为贵”原则,这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收藏品类别。有一些朝代存在的时间很短暂,因此这一时期的铸钱量就不会太大,存世量自然也就稀少,能流传到现今的更是难能可贵了,因此目前市场上存世量极其稀缺的“咸丰通宝大清壹百”,收藏价值不容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