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众文化娱乐需求的日益增多,便捷、快节奏、多样化“文化亭”破土而出头。目前,除了朗读亭、迷你KTV,在上海还出现了美术亭、漂流书亭等。虽然现在这些产品仍具有实验性和概念性,但相较于传统休闲电子娱乐为目的商业产品,朗读亭已转型升级为文化内容创意产品,成为文化赋能下的电子应用新领域。朗读亭的出现,让碎片化的阅读成为主流,让文化爱好者找到一个“私密”的“想出声就出声”的朗读空间。正因为可供朗读场所的缺失,也才造成了“朗读亭”的一时火爆。同时朗读亭还能将配有背景音乐的完整朗读作品,分享到朋友圈,成为文化社交的载体。
以朗读亭的两大最重要投放场所学校和图书馆为例,我们来分析一下它的市场潜力有多大。2016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153个,阅览室座席数98.60万个,图书流通人次66037万人次;2017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38万所,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7亿人,专任教师1626.89万人。两者累积叠加之下,朗读亭可待开发的投放场所接近52万个,潜在用户数量最少在3亿左右,而且这批文化爱好者的用户粘性稳定且高,或者可以称他们为粉丝。这是朗读亭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
朗读亭的市场开拓,必须跳出传统的靠单件销售累积利润的产品思维,参考共享单车的成功案例,用互联网思维找到流量变现的突破口。
,根据好儿郎市场部的分析数据,学校图书馆等可以申请的经费一般在8.5万到10万之间;由此可见上级教育部门对有声阅读的重视程度。
书香校园、文化社区!正是朗读亭这一载体所能赋予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