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修道不修德,必定要着魔。”这说明古代练功的人都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儒、道、佛诸家都要求从心性上下功夫。少林易筋洗髓功修炼更是如此。易骨易筋,洗髓炼心。身心兼修,修心为主,修德为先。
儒家提倡存心养性;道家要求修心炼性;佛家讲明心、见性、断惑、正直。以上讲的都是要保持人的自然本性、直性,不使受各种影响而蒙蔽、迷惑。
从洗髓功身心修炼角度来讲,就是要提高人的精神健康水平,使之达到高层次水平。不仅在练功当中,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都要提高精神自我控制能力,做到遇到各种刺激都不受干扰,始终保持体内中和之气。为了练好洗髓功,必须加强道德修养。
“性命双修,功德并重”,这是我们修炼洗髓功锻炼的一句名言。然而,并非人人清楚功与德的关系。一般地说,功与德的关系是:练功先练性,守气更守德,功在一时练,德于一世修;修性为根,守德是本;心纯功自正,德长功自进。
总之,洗髓功修炼者首先要注重道德品质的修养才能使练功有所收获。练功,真正进入功行状态是一个不长的时间,但强大的练功后盾——心性道德、思想品质、胸襟志趣、立身处世的锤铸,则从来没有时间限制,一天是这样,一生也是这样。实德,才不虚功。炼实修真,真修实练。
调身、调息、调心并为洗髓功锻炼三要素,调心是主要的。因为意要随气、引气、培气、固气、用气、养气、练气。持之以恒的修德、执德、守德才能复返先天,获得健康长寿,以至生命“深根固柢”。
“大德必得其寿”!孔子在《中庸》中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大德必得其寿。”意即: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可获得高寿。其理在于,讲道德,重仁义,不谋私利,不患得患失,有利于心志安定,气血和调,使人体的生理活动按正常规律进行,从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