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升质量,国家电网加强质量监督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并以标准体系建设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支撑,不断提高质量监督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细化质量问题,分级分类,加强生产制造、防控运输、安装调试、入网运行一直到报废全过程的质量管控。加强质量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机制建设,公司上下形成合力,共同提升质量管控能力。同为电线电缆大用户,南方电网则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提升了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据南方电网物资部副主任钟声介绍,南方电网不仅通过集中采购管理严抓质量关,还通过多维度的综合评估体现质量优先的原则,并对供应商产品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评价,建立了六级供应商管理制度,从前端的供应商登记注册、文件评审、现场评估、投标评审到后端的到货检验、质量筹建、绩效评价进行全方位的评价。2012年,南方电网在质量方面开展了148批次的专项产检,在590件次的到货检测中,专项合格率同比增长了4.5个百分点,到货筹建合格率同比增长了2.1个百分点。
我国电线电缆行业虽然有着万亿元级别的产值,但由于进入门槛低,导致产业中充斥大量的落后产能,未来几年全行业或在相关政策及市场环境的变化下进入洗牌时期。”一些缆企认为,中国电线电缆企业至 2015年将淘汰30%。他们认为,“我国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总体水平还不高,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长期在低位徘徊,中小企业产品质量波动较大,部分企业履行产品质量主体责任意识不强,偷工减料、制假售假等质量失信和违法现象比较突出,质量问题给安全、环保带来较大隐患。”近几年随着经济发展中面临能源、电力紧张的瓶颈性问题,我国不断加大对电力方面的投资,使得电线电缆行业飞跃发展。但是由于其行业巨大的产值和利润,加上国内电缆企业90%以上的产能集中在低端产品,有大量的小企业进入这个行业。据了解,目前我国的线缆生产企业已达到8000多家,随之而来的是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产能过剩、利润下滑、低价中标等行业乱象屡遭诟病,很多小企业甚至铤而走险,以次充好,造成这个行业产品合格率只有1/3。
伴随着中国电线电缆市场的高速发展,行业整体水平得到大幅提高。但目前依然没有走出大而不强的怪圈,与世界一流企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近几年高速发展的铝合金电缆市场,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已成为安全的巨大隐患。而此次美国通用电缆(中国)论坛,为我们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能够与来自原材料行业的有色金属协会、工程设计行业的设计机构以及电线电缆的用户共同探讨安全创新的相关话题,促进整个电线电缆行业的健康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化。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同历史增长来看,近几年,我国电缆需求每年有15%的增长,但上规模的电缆生产厂家较少。同时,高压电缆用的超净交联聚乙烯绝缘料,国内至今都无法生产,还有很多特种电线电缆的材料还依靠进口。按照国家计划,将加快我国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进程。这需要相当大的电力支持,也就更需要大量电线电缆用量。
为了让大量废旧家电得到有效回收和科学处理,使之形成良性循环状态,业内人士呼吁,政府应该加强执法,通过法律手段来整顿行业秩序,规范二手市场、废品收购站的秩序,让更多的电子垃圾流入正规的拆解企业,使其得到更加有效与环保的开发利用。电缆具有一定的电阻和电感,当负载电流在电缆中通过时,必然会产生一定的电压降,使终端电压与始端电压在数值上不相等,在相位上也不相同。如图2-1(a)所示,始端电压为U1,终端有一个三相负载,终端电压为U2,负载的每相电流为I,功率因数为cosφ,R和X为电缆的电阻和感抗,则每相电压的相量。通常称U1和U2的相量差⑽U为线路的电压降,称U1和U2的数值之差为线路的电压损失。对用电设备来讲,一般要求保证的是电压数值,而不考虑相位如何。因此,电缆线路电压降的计算,只需计算电压损失。技术管理是企业经营、生存、发展必须的一种综合活动,电线电缆行业管理的对象是产品开发、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与质量可靠性有关的全部活动。通常说,产品首先是设计出来的,也是生产和管理出来的。设计、试验和生产过程相互关联,彼此依赖的统一整体,贯穿于电缆产品开发、生产和使用的全过程。电线电缆工艺管理是通过建立管理体系、开展质量策划、工艺控制、工艺保证和工艺改进活动,使企业的产品(制造)过程的技术工艺管理条理化、系统化和科学化,有效实现企业的质量方针及质量目标。以最小的资源实现产品价值,或以最小的成本实现用户所要求的产品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