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是指女性于产褥期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或典型的抑郁发作,与产后心绪不宁和产后精神病同属产褥期精神综合征。发病率在15-30%。典型的产后抑郁症于产后6周内发生,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但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则有20-30%的复发率。其临床特征与其他时间抑郁发作无明显区别。
研究显示,50-75%的女性都将随着孩子的出生经历一段"Baby blues”(产后抑郁), 多数女性征兆不明显或稍转瞬及逝,性格上出现一段不稳定情绪,比如莫明的哭泣或心绪欠佳。精神科专家指出,10-15%的新妈妈在这种情况变得很强烈,其归因是一种疾病,这是被医学界认识到的,并被专门术语称为"产后抑郁症"的疾病。
生物因素
1、内分泌因素
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小时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
2、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
3、产科因素
产前心态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相关,产时、产后的并发症、难产、滞产、使用辅助生育技术、第一产程时间长、阴道助产、手术等均会给产妇带来紧张和恐惧,导致生理和心理上的应激增强,诱发产后抑郁症。
4、躯体疾病因素
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已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再有中枢神经机能的易感性,情绪及运动信息处理调节系统(如多巴胺)的影响,可能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
社会心理因素
产妇人格特征、分娩前心理准备不足、产后适应不良、产后早期心绪不良、睡眠不足、照顾婴儿过于疲劳、产妇年龄小、夫妻关系不和、缺乏社会支持、家庭经济状况、分娩时医务人员态度、婴儿性别和健康状况等等,均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