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做皇帝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为了解决军费和提高个人政治地位,民国三年(1914年)开始铸造有袁世凯头像的银圆。人们一般称之为“袁像币”,又有“袁大头”、“袁头”、“大头”、“袁像”等俗称,且各地俗称不同,在西安称“大头洋”,在成都、重庆称“人头洋”,长沙俗称“光洋”等。
袁大头的发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国内乱制各式银圆的现象。因当时颁布的《国币条例》明确规定:“国币铸发权专属于政府。旧有各官局所铸发之壹圆银币,政府以国币兑换改铸之。凡公款出入一律用国币。”后在1917年规定以袁大头为税收本位币,更加巩固了袁大头的第一主币地位。这在客观上使各地乱制各式银圆的现象有所收敛。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民国三年袁世凯头像银币”一枚,该钱币的直径为3.9厘米。钱币正面为袁世凯侧面像,上列“中华民国三年”六字,钱币背面纪币值,为“壹圆”二字。左右为稻穗组成的嘉禾纹。其色泽自然,纹饰深浅适度,边缘线条粗细均匀,间距也疏密一致。人像、发丝、胡须、穗芒等细微之处清晰有度。
嘉禾,亦泛指生长茁壮的禾稻,古人以之为吉祥的征兆。典出《书·微子之命》:“ 唐叔得禾,异亩同颖,献诸天子。铸在钱币之上寓意国家重视农桑、以民生为本;其另一思想取其家和之谐音,寓意“家和万事兴”之意;铸币之上当政者有国泰民安、吉祥如意之愿景,故有很高的收藏研究价值。
袁世凯头像银币,在当时取代了清朝的大清银币、光绪元宝等银币。“袁大头”质地纯正,形式划一。在我国铸造的近千种近代银币中,“袁大头”是流传广、影响至深的银币品种。近年来“袁大头”的身价越来越高,开始引起收藏投资者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