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铜币在清末初铸时,质量较好,一般都是用紫铜。每枚铜元的含铜量均在左右。民国以后,成、渝两地铸造的铜元。因当事者贪图重利。搀入白铅较多,除老一百、老二百两种为紫铜外,其余均是白黄色的白铅。故铜质不如清末所铸之纯,但要求是成色96%以上。由于四川省内军阀混乱,有些军阀用铜日杂,使成色方面连95%也难以达到。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12月四川成立大汉四川军政府,四川军政府接管了设在成都的四川造币分厂。为满足军需和保路运动的需要,废除了前清龙模银铜币,新创四川银、铜币模型,于1912年起,由四川造币厂正式开铸四川军政府“汉”字银、铜元。仅存于世的寥寥无几,众所周知,古玩文物以稀为贵。该元宝保存完好,质地清晰,是难得一见的光绪元宝中的珍品。所以该币留存较少价值较。
民国二年军政府造四川铜币,铜币正面中央珠圈内有“四川铜币”四字,上下左右分列,其中心饰有芙蓉花纹。珠圈上缘书“军政府造”四字,下缘为“当制钱壹百文”字样,标明币值,左右饰以花星纹饰。铜币背面中央大圆圈内为一篆书“汉”字,“汉”字底有数十条横直纹,因而钱币收藏者也称之为“汉”字铜元。“汉”字圆圈外还环绕有18个小圆圈,代表当时的十八个省份。把18个小圆圈围绕着“汉”字联成一体,寓意十八省人民团结起来共同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而战斗。它带有辛亥革命那一时期鲜明的时代印记,见证了那一段波澜壮阔的民国历史,此藏品极具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
四川铜币,是晚清和北洋时期四川省地方政权铸造的货币。由于川省银铜矿缺乏,加之辛亥革命以后军阀割据,致使中央政府《币制条例》关于铜币之原料比例、铜币面额的规定没有严格遵守,四川铜币发行量十分巨大,致使物价虚高、影响经济发展。四川铜币,自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六月开铸,至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十一月法币开始流通才逐渐退出流通领域
古钱币在国内外收藏市场上因多彩而精彩,因稀少而珍贵。它不仅具有极高的黄经理:198+6609+5289(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