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银币、纸钞、铜币并行,至嘉庆年间发行新式银元,而光绪年间铸行金、银币更多。洋务运动也影响到铸币业,两广总督张之洞曾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委托使英大臣在英国订购全套造币机器,并在广东钱局首铸机制银元和铜元。湖南为其中一个采用机器铸造银元的省份。
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共有二十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此,直径2.8厘米,重7.27克,为湖南省造。钱币正面中心直读“大清铜币”四字,中间圆圈内阴刻“湘”字。上缘铸满文“大清铜币”和干支纪年“丙午”二字,左右分列“户部”二字,底缘为“当制钱十文”。背面中间为蟠龙纹,顶部为“光绪年造”四字,底部环英文“TAI-CHING-TI-KUO COPPER COIN”(大清帝国铜币)。做工精美,图案考究,纹饰细腻,保存完整,包浆自然,品相极佳,流通痕迹明显,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清代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所铸造的钱币在融合了以往文化内涵的同时又能与时俱进,成为历代钱币中最为辉煌的存在。清代龙纹机制铜币铸造精细,形制规整,图画讲究,是难得一见的精品钱币。如今,留存于世的清代龙纹机制铜币愈来愈少,故而收藏价值很高,有的钱币爱好者为了能收藏到一枚不惜抛出重金,足以见大清铜币魅力之大。随着钱币藏品在各大交易会上风头鹊起,国内外对于清朝龙纹机制铜币的热捧不断升级,让众多的投资者感受到了这些钱币的收藏价值和潜力,前景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