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光绪中叶起,我国各省地方政府开始用机器制造“光绪元宝”银币。到了光绪末年,湖北省和户部又制造了“大清银币”。当时,各省的银元局几乎是独立的,银元在重量和成色上不一致,其流通也有地方性。为此,清政府于宣统二年(1910年)四月颁布币制条例:首先,定银元为国币,并规定以“元”为单位,每枚银元重为七钱二分,成色为90%,含纯银量为六钱四分八厘。其次,积极改革银两制度,停止各省自由制造,将制币权统一收归中央政府。
大清银币宣统三年(长须龙)一圆 评价300万 成交价格468万
大清银币签字版 评价227万-454万 成交价格368万
大清银币宣统三年(短须龙) 评价200万 成交价格 208万
大清银币“长须龙”壹圆样币 估量100万-120万 成交价格172万
大清银币壹圆曲须龙 评价80万-120万 成交价格168万
大清银币宣统三年 五角 二枚换一圆 评价 68万 成交价格98万
大清银币宣统三年长须龙 评价300万-400万 成交价格518万
大清银币光绪元宝广东省造库 平重一两 评价300万 成交价格478万
大清银币宣统三年曲须龙 评价300万-400万 成交价格 380万
古钱币的价格是由存世量、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判断的,而且随着市场供 需关系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一枚小小的古钱币,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元素。如今遗传在世的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不仅存世稀少,且每枚宣统三年大清银币都价值不菲。
大清银币长须龙壹圆,清宣统三年(1911)天津造币总厂铸。当时清政府欲统一币制,聘请海外高级技师精心设计制造了这套宣统三年大清银币,计有六、七种版式,长须龙是其中之一。新币刚试铸成功,正逢武昌起义,于是大部分新版银币胎死腹中,只留有少量样币。长须龙因背面龙首之须特长而得名,属于试样性质,因图案精致、存世稀少而受人重视。
大清钱币是公共珍藏品,珍藏者有一定数目,前期国内各区域都有实力型买家介入板块,在一定水平上控制了市场供货量,导致其价格快速走高。同时,银币的价值也在同步上升。从藏家和市民的接受水平看,预计后期它的价格还将继续上涨。这些珍稀的钱币纪录了我国一段的历史,具有主要的文化意义和珍藏价值。
大清银币如今已经真品难求了,很多地方都是一些仿品,如今在古钱币的市场上不断在升温,导致大清银币的价值也在不断的增加,也受到了收藏者的热爱,广东“寿”字双龙银币是家喻户晓的罕见银币珍品,收藏价值极大,目前市场价格也很高,大清银币的种类也有很多,比较稀有的那种价值也是比较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