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马在中国绘画史里独占一面。汉代的画像砖和画像石上已有马的形象了,秦始皇兵马俑中有几千匹骏马雕塑,而唐人曹霸、韩干、韦偃,宋人李公麟,元人赵孟頫、任仁发等大师将“马”带入绘画史的高峰。徐悲鸿是画马驰名的大家,他的骏马画,英俊豪放,独创一格,既有传统画马的功底,又吸收了西画的长处,为近现代画马的发展开辟新蹊径。徐悲鸿的马,独辟蹊径,无论奔马、立马、走马、饮马、群马,都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
上世纪30年代,徐悲鸿先生所作水墨骏马,桀骜不驯,发掘民族精神,在写实的形体中充满着浪漫主义的遐想和激情。此幅《立马图》正是作于1938年,时值抗日战争爆发之际。悲鸿先生喜欢画马,但不像古人那样热衷于画鞍马,他喜欢画野马,喜欢野马的自由和那豪放不羁的气质,更便于抒发自己的情怀。这些马几乎都没有马鞍和缰绳,不仅外形显神骏和壮美,更是非常到位地把握住了一种自然的野性。徐悲鸿先生总结说:“美术之大道,在追索自然。”画中绘一匹骏马,回首平视远方,垂尾、右后脚微微抬起,作前进状。悲鸿先生以凝练、简劲的用笔,准确生动的造型,塑造了骏马的神情和“日行千里”的气势。
徐悲鸿善于画马,对马的结构和习性都非常熟悉,尤其表现在对细节的描绘上。他画的草以书法马鼻孔都特别大,他认为马鼻孔大肺活量也会相对较大,跑起来才会有力而且耐久;马腿的比例相对稍长,长腿跑起来较快。至于蹄,看来好似一两笔简单带过,但却是花费了长时间研究描摹的结果。他曾说过“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还难画。”那是因为马蹄是力量与重心的集结所在,是动静灵活的关键;拂动的马鬃和马尾,是表现马刚柔相济的魅力所在。徐悲鸿认为毛笔太软,画不出鬃尾的质感和劲力,所以他常用硬笔扫出鬃尾,使之纤毫毕露,而呈现出动力的美感。在此幅画中,沿用画家常用的罗纹纸,构图精准,别具一格。徐悲鸿用饱酣奔放的墨色勾勒头、颈、胸、腿等大转折部位,并以干笔扫出鬃尾,使浓淡干湿的变化浑然天成。马腿的直线细劲有力,有如钢刀,力透纸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线很有弹性,富于动感。整体上看,画面前大后小,符合西方的焦点透视法。三腿直立,一腿微微上提,即将奔跑之势呼之欲出。马是徐悲鸿一生中最爱描绘的题材,其笔下的马被赋予了充沛的生命力。90年代,徐氏有关马的作品就已扶摇直上,屡创佳绩。在1993年苏富比拍卖会上,他的《五骏图》以332万港元成交,创当时徐悲鸿中国画作品价,此后更是屡创佳绩。如今的拍卖市场上,徐悲鸿单匹马的价格已达数十万元,即使单匹回头马和吃草马也常常在10万元以上,上百万元的作品逐渐增加。2002年翰海推出他的一幅《奔马图》时,受到了各路藏家的热烈追捧,最后被一藏家在82 万元的价位上一锤定音,如果加上佣金合计高达90.2万元,从而创下了当时徐氏单匹马市场价。
时隔二年的2004年广州嘉德夏季拍卖会上,徐悲鸿之子徐伯阳提供的《奔马》由于在香港艺术馆、大英博物馆等多个展馆展览过,所以不少买家颇为看好,该画作从30万元起拍,经过几十个回合的激烈竞争,最后在170 万元的价位一锤定音,若是加上佣金合计187万元。2006年北京荣宝拍卖会上,徐悲鸿1948年画的一幅《奔马图》受到各路藏家的热烈追捧,最终出人意料地以352万元拍出。2005年5月在纽约佳士得拍卖场上,一幅《古柏双骏》以975万港币的高价落槌,成为徐氏马题材的第一高价。2009年上海天衡推出的《神骏图》(一匹马)获价高达896万元,价格之高,令人咋舌。50万实力VIP买家倾力竞价,帮您将藏品卖给出价高的人!!!
国际展览及定期展览、公司展厅销售也占有很大比例。公司拥有自己的精品展厅,凡高档藏品都可展出,以此吸引更多买家欣赏和购买。
一:瓷器:高古瓷、宋代瓷器、元明清等瓷器;盛世拍卖征集四大项藏品
二:玉器:高古玉、明清玉、新玉、籽料等;
三:字画:古代字画、近现代字画、古籍善本等;
四:杂件:陨石、翡翠、田黄石、鸡血石、古钱币、青铜器、牙雕、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