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鉴定出手古玩古董重庆交易出手
重庆鉴定出手古玩古董在重庆那好
鉴定出手古玩古董一、傅抱石人物故实画受日本历史画影响辨析
郎绍君先生《论现代中国美术》一书中论及徐悲鸿的古代题材人物画时谈道:
借古典故事、英雄人物以表达某种理想或见解,又出自哪里呢?传统绘画虽也有这种先例,但毕竟不太多。旅居美国的谢里法认为,徐悲鸿的这种古典理想倾向是受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新日本美术的启示。自明治以后,日本美术接受西方绘画潮流的影响,出现了以横山大观、下村观山、菱田春草、藤岛武二、中村不折、青木繁等为代表的“以东方文化为背景的历史画”。画老子、屈原、苏武、李白等历史人物,借以表现“在亚洲睡眠状态中的生命潜力”。这一倾向被称作“理想主义”,是明治后日本革新派绘画的两大主流之一。[]
鉴定出手古玩古董重庆那好
文中述及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画坛的“以东方文化为背景的历史画”,其历史背景是明治后期以冈仓天心为精神领袖,以文中所举诸家为代表画家的“新日本画运动”的兴起。
同时期历史文化语境下,新日本画运动中盛行历史题材潮流的影响是否波及留日期间傅抱石的人物故实画创作?如肯定这一影响,那么具体在哪些方面影响?影响得深与浅、多与少?等等这些问题,学界持见不一。持彻底肯定态度的,以张国英和林木为代表。张著《傅抱石研究》中“傅抱石与日本画风”一章将日本画家的历史画与傅氏历史题材人物画细致比较,可视为目前对此问题最为深入的研究。[]林著《傅抱石评传》中全面引用了张国英的观点,并进一步确认了日本历史画风对傅氏人物画的直接影响,文中写道:
交易鉴定出手古玩古董南岸出手
我们在傅抱石的艺术创作中可以看到大量的历史题材的作品。也可以说,傅抱石的人物画几乎全是历史题材的作品。这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是受到当时日本画坛盛行的历史画风的影响。20世纪初期,日本画坛流行历史画题材。除了日本的源流风物外,就是以中国古代故实轶事作绘画题材。这无疑渊源于中日之间密切的文化交流关系。当时日本的著名画家几乎没有不画此类历史题材者。例如横山大观画《屈原柳先生》1912、《老子》1921;菱田春草画《苏李诀别》1901、《王昭君》1902、《林和靖》1908;竹内栖凤画《归去来》1896;富冈铁斋画《东坡归院》1917、《前赤壁》1912、《会稽清趣》1912、《兰亭修禊》1913;桥本关雪画《琵琶行》1910、《长恨歌》1935,等等。就是当时日本西画界,也画这些题材。只要提到这些日本画坛流行的中国古代文化及文学题材的名字,它们和傅抱石人物画之间的关系也就不言而喻了。例如傅抱石画《怀素图》1942、《屈原》1942、《竹林七贤》1943、《苏武牧羊》1943、《虎溪三笑》(陶渊明题材)1944、《丽人行》1944、《后赤壁赋图》1946、《屈子行吟图》1953、《兰亭图》1956……此类历史题材傅抱石是一画再画,基本构成其人物画的绝对主体。日本当年的画坛风气对傅抱石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另据张国英的研究,傅抱石人物画受日本画家的影响是非常具体而实在的。例如傅抱石的确有《仿关雪舟游图》。题画称“丙子(1937)六月,抱石写关雪意。”(按,丙子年应为1936年,林文误。)“关雪”,指日名画家桥本关雪。桥本关雪于昭和十年(1935)曾作《前后赤壁图》两卷,傅抱石所仿为其中之一《赤壁前游图》。傅抱石1941年的《问道图》则仿自桥本关雪1930年十一回帝展的《访隐图》。傅抱石画过数幅的《琵琶行》,则与桥本关雪1910年第四回文展的得奖作品《琵琶行》相关。而傅抱石1948年的画王维诗意《竹里馆》,则受桥本关雪《竹林烟月》与《王维诗意》两幅画的启发。而到傅抱石于银座举办之展览会捧场的大师横山大观的作品与傅抱石也有直接的影响。横山大观在1895年出品第五回日本绘画协会共进会与第一回日本美术院联合展览获高奖的名作《屈原》,对傅抱石创作一系列的《屈原》、《九歌图》等无疑是有启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