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早期开始,流入中国的白银大都是以银元的形式出现,其中最为典型的有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英属地银元、日本龙洋等。由于外国银元制作精美,分量标准,便于计枚核值,使用十分方便,很受流通市场的欢迎。外国银元的大量使用使得“当局者始窃窃忧之”,并“提议自铸银元(银币),以抵制外银之输入”。
清光绪末年,清政府为整治各地分散铸币而引起的币制混乱,便致力于币制的整理与变革。除明定铸币权一致归中央外,还具体拟定了铸币的款式、单位、重量和成色。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是清末币制改革的产物,版别多式,设计新颖,制作精良,历为钱币爱好者的珍藏品。
近日,众凯国际有幸征得“大清银币宣统三年”一枚,该枚银币直径3.9厘米。银币正面分为内圈和外圈两大部分,内圈刻有“大清银币”四个大字,外圈则是用楷体字和满文分别镌刻着“宣统三年”四字,细节处精美完整,磨损痕迹较少,表面光滑,特别引人注目。
钱币背面外圈底部印有英文币值,内圈则是在曲须龙的环绕下,雕刻着“壹圆”两个大字,既说明了钱币当时的市值,又较好地展现出封建社会下不一样的皇家风采。稀有珍贵,是一枚不可多得的精美银币。
古钱币的价格是由存世量、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判断的,而且随着市场供需关系的变化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波动。一枚小小的古钱币,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元素。如今遗传在世的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不仅存世稀少,且每枚宣统三年大清银币都价值不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