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浇筑方案
本工程的钢柱基础二次灌注采用人工浇筑,为了有效控制的
施工质量,从以下几方面严格把关:
&环氧植筋胶系A、B双组分环氧类胶粘剂,具有触变性,拉伸、剪切强度高,耐老化、耐疲劳性能优良,负载-位移特性卓越,通过粘结与锁键作用,达到如同预埋效果。该胶所需钻孔孔径小,竖直孔、水平孔、倒垂孔均可轻松植筋。nbsp;1、砼配合比设计及外加剂
根据设计要求及现场气温情况,设计为C35微膨胀细石混凝土,考虑现场ZUI低温度在0℃以下,本方案二次灌浆混凝土比设计提高一个标号,采用C40微膨胀抗冻细石混凝土,商砼站根据技术要求进行配合比及加入相应添加剂。
2、砼的运输
砼运输设备为商砼站的专用运输车辆。
四、砼的浇筑
1、施工准备:杯口内部无杂物、杯口内部进行湿润。
2、根据钢柱安装的顺序,达到10m3左右的混凝土量时,联系商砼站进行浇注。
3、柱底部分灌浆时应从杯口一侧进行灌注,另一侧溢出,不能从四侧同时进行灌注。
4、灌浆开始后必须连续进行,不能间断,并尽可能缩短灌
浆时间。
五、混凝土的浇筑与养护
振捣方法采用插入式振动棒振捣,振捣时间宜为15~30S,且隔20~30分钟后进行第二次复振。
1、混凝土自料口下落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注高度如超过时必须采取措施,用串桶或溜管等。
2、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拨,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捣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
相同的龄期下,当相对湿度比较低时,碳化深度随着环境的增加而增加;当相对湿度为53%左右时,混凝土碳化深度达到大值;当湿度继续增加时,碳化深度反而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相对湿度过低,混凝土处于干燥状态,虽然Cq的扩散速度很快,但缺少碳化化学反应所需的液相环境,碳化难以发展;相对湿度过高,混凝土接近饱和水状态,则∞,的扩散速度缓慢,碳化发展很慢。3、浇注过程中如必须间歇,其间歇时间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次层混凝土浇注完毕。
4、浇注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钢柱轴线有无移动。当发现砼有不密实等现象,应立即采取措施予以纠正。
砼的养护
浇筑好的砼应进行充分的湿润养护,这一工序是保证砼
强度质量的关键,应给予高度的重视。
对砼采取自然养护,应在浇筑完毕的12h内时砼加以覆盖,
保护和浇水,以防止风裂、干裂。砼浇水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d,浇水次数应能使砼处于湿润状态。已浇筑好的砼在强度未达到1.2Nmm以前,不得在上踩踏或施工。
七、控制工程质量的措施
1、砼在拌制和浇筑过程中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1检查砼组成材料的质量,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
2检查砼在拌制地点及浇筑地点的坍落度,每一工作班至少两次。
3在每一工作班内,如砼配合比由于外界影响而有变动时,应及时检查。
4砼的搅拌时间应随时检查。
5浇筑砼时,应注意防止砼的分层离析,砼的自由倾落高度
一般不超过2m,否则应采用串筒、斜槽、溜管等下料。框架柱
在下次浇筑时,底部应先填与砼配比相同的水泥砂浆50-100厚,浇筑砼时,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情况,当第三项指标电化学综合试验指新拌砂浆法、硬化砂浆法和钢筋在混凝土中的宏观电池腐蚀试验,这三种方法属于专门技术要求较高的定量锈蚀试验方法。但是,实践证明仅采用一种方法有可能误判。因此,国内外多数专家采用综合法评判,实际使用时至少应采用其中两种方法。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已浇筑砼凝结前修理完毕再继续浇筑。
6砼浇筑完毕后,应根据现场气温条件及时覆盖和洒水,
养护期不少于14d
7浇筑砼应连续进行,当需要间歇时,间歇时间应在前层砼
凝结之前,将次层砼浇筑完毕。砼从搅拌机卸出到次层砼浇筑压茬的间歇时间,当气温小于25℃时不应过过3h,气温大于或先于25℃时,不应超过2.混凝土中钢筋的开路电位随循环周期的变化如图2.2所示。开路电位的数值在初始的2个周期中改变较小,随后迅速负移,表明钢筋表面的钝化膜逐渐遭到破坏,并发生了腐蚀过程。到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重视耐久性的研究。建设省制定了年“提高建筑物耐久性开发技术计划”,内容涉及钢、木、钢筋混凝土及非承重构件等。1985年又提出了“提高建筑物耐久性技术”的综合开发项目。1986年日本建筑学会建筑工程标准设计书(JASS5)在钢筋混凝土工程中增设了“高耐久性混凝土”一章。1988年,日本土木学会(JSCE)混凝土委员会成立“耐久性设计委员会”,提出了“耐久性设计基本方法指南”。1991年日本建筑学会制定了“高耐久性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施工指针”(草案)。第6周期,开路电位降低到相当负的数值(大约一075V),这是由于钢筋混凝土界面缺氧引起的。从第6周期以后,开路电位的数值略有回升,并逐渐趋于稳定,对应于钢筋的稳定活性腐蚀状态。此时钢筋的腐蚀速度主要由氧在混凝土中的扩散速度决定。5h,如超过时,应留置施工缝。
2、评定砼质量的试块应在浇筑地点制作,留置组数应符合
下列规定
1强度试块:每工作班不应少于一组,每组三块;
每拌制100m3不应少于一组,每组三块。
2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块:根据施工设计规定按拆模等需
要的数量,分段留置。试块要按规范要求制作、养护,到期及
时送试验室试验,做好试验和砼施工日志资料。配制砼的所有骨料均应由试验室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水泥进场须有出厂合格证,并每批送试验室化验,由试验室给出砼配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