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对田黄石情有独钟者不乏其人。著名书画家吴昌硕,就曾藏有亲自篆刻的田黄石印章12方,价逾百两黄金。现存于杭州西冷印社吴昌硕纪念馆中,供喜爱者观瞻。
黄金价格起起伏伏,而“石中黄金”田黄的身价依旧高高在上?在此前结束的北京秋拍中,一枚重量为148克的清代田黄最终拍出1725万元高价。北京古天一秋拍中,一枚约148克重的“龙石”款田黄方章经过多次激烈竞拍之后,以1500万元落槌,加上佣金成交价为1725万元,每克单价仍超过10万元。
无独有偶,在西泠秋拍中,一尊重量约为108克的“清早期·田黄石七宝罗汉像”也拍出了931.5万元的高价。
以克论价,似乎已成为不少稀缺的资源型藏品的价值评估方式。在印石板块受到各种不利因素冲击,整体行情下滑之时,这些老石头怎么还能拍出天价?
“真正的好田黄还是稀缺品,西泠秋拍上,107克的清早期田黄石七宝罗汉像拍出931.5万元,田黄现在就是这样的‘任性’价。但我很反对为了凑数搞什么田黄专场,尤其反感‘昌化田黄’这种搞笑概念,田黄就只有福建寿山产。”有行家直言田黄仍受热捧,但某些专场则鱼龙混杂、稂莠不齐。
有专业人士认为,“市场上就这么多好货,由于被爆炒过数轮的现代名家作品虚火渐渐消退,如今的行情走势是‘今不如古’。”西泠拍卖数据表明,其秋拍田黄石专场成交率为83.3%。晚清名家作品上拍量仅有18件,悉数成交,而近现代名家作品共上拍342件,成交263件,还有5件被标注为“撤拍”。
当盲目炒作不再是主流,那些对市场敏感的藏家们便开始转而挖掘具有相当文化含金量而又被长期低估的金石名家的市场潜力,而部分拍卖行为应对这一趋势,也改变了以往的布局和策略,像晚清金石名家吴大澂和书画篆刻名家来楚生等的作品今年就成为了市场的宠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