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豫之门海选鉴定电话,,华豫之门网上预约
《华豫之门》节目每期聚焦一个城市。节目立足于当地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层层筛选,推出一件能体现当地文化特色、能成为城市文化名片的品作为当地的“民间国宝”。《华豫之门》节目已经成为城市打造文化品牌的有效途径。
邮票丨民国时期邮票与商业的繁荣
民国初年〈1912 —1919〉国内邮商仅有10余家,至20年代 末增至50余家,至1937年已发展至百余家。上海中外邮商咸集,邮商业务发达,是中国邮业中心。天津、北京、苏州、杭 州、福州、常州、南京等城市的邮票商业也迅速发展。其经营方 式,有奔走于集邮者之间推销邮品的行商;有开店经营的座商; 有在家做通讯买卖的兼职邮商和从事邮票拍卖的邮商等。在他们当中,有的不仅做邮票买卖,还对邮票进行研究,并拥有自己喜 爱的邮集,他们撰写集邮文章,编印邮刊,积极支持集邮组织活 动,在集邮者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他们既是邮商的中坚力量,又 是集邮组织、集邮活动的骨干,有些集邮家即是在他们的帮助 下,不断取得集邮成就的。
一、邮票商业在大城市出现
中国邮票商业在20世纪初只是在个别沿海城市呈萌芽状态。到二三十年代,一些内地城市相继出现邮票商业,形成邮票商业的繁荣时期。邮票商社在一些城市的出现,向集邮者提供各种需要票品, 对集邮者的收集研究活动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二、著名的中外邮商
陈复祥〈1902—1970〉,江苏吴县人,少年开始集邮。1922 年与张棣村等人发起成立神州邮票研究会,1925年与周今觉共 同发起成立中华邮票会,1936年发起成立中国邮商公会,任;1948年与陈志川等人积极承担筹备中华邮政总局与新光邮 票研究会联合在上海举办邮票展览;1957年7月,其编组的 《海关大龙小龙邮票上的邮戳》在莫斯科青年联欢节举办的国际 邮展中获银奖。陈复祥集藏有大龙、小龙、万寿、红印花、商埠票及商埠 戳、海关邮戳等邮集。其收藏之丰,研究之深,令人敬佩。20 年代初,开办中华邮票公司。1926年3月在《邮乘》上刊登过 如下广告:“中国之邮票供给所,诸君欲集邮之先,不可不 到敝处一问,能使诸君省费而满意,能使诸君于一年之内集成高 等之邮集,比直接向外国收集者尤为价廉。兹将敝处专门常备之 各类邮票开列如左:中国、中国商埠、各国在华客邮、上海工部 局、香港、暹罗、高丽、台湾。敝处常年备有选票簿一百余种, 随时可以寄上〈但初次交易者须略寄信用金〉,如欲配购各票, 请将名目开示,即当代配,原班回信不误。上海文监师路1256 号陈复祥启。” 1912年12月,陈复祥以银220两在上海鲁意斯摩 洋行拍得“红印花小字当一元票”,后转售给周今觉。陈复祥还 从费拉尔遗集中购得大量华邮珍品,以供应中国集邮家。他有丰 富经验,研究至深,对伪假邮品能做出正确判断,经他鉴定,均 加盖讯取”保真戳,得到国际的承认。1935年,陈复祥 将20余套木戳加盖的“航空”邮票卖给美国邮商萨纳尔亚 ,总成交价达4800多美元,相^当时邮市8枚红印花 小字当一元的售价。这是陈复祥邮票买卖生涯中可圈可点的大笔 交易。1923年1月,陈复祥与张承惠合编《邮票月刊》,由中华 邮票公司出版发行,至该年6月,计出版6期。1926年3月,陈 复祥与卢賦梅合编的《中国邮票汇编》由苏州卢义思邮票公司出 版。这部汇编,为中国集邮界自己编辑的第一本中国邮票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