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造的背龙光绪元宝又称四川龙洋,早铸造于光绪24年(1898年),1899年朝廷下令停铸,1901年重新开铸一直到1908年,铸造量小,值得收藏。四川铜元局设立初期采用仿造福建铜元局的一套五文、十文、二十文的铜币式样铸币,传闻早期仿铸铜币时竟然未将其中满文“宝福”改为“宝川”,以至造成极大失误,所幸后四川铜元局的官员及时发现了这种错误,立即改铸。 其无论文字和纹饰,皆十分精到,凸凹鲜明,文字笔划和纹饰线条圆滚,显示模具冲压着力深打,致其品相精美无比,其工艺水准也是至今之伪所不能矣。
文中藏品为四川省造光绪元宝银币,面值库平七钱二分,背面为典型大头龙纹饰,品相佳,包浆明显。正面点圈内镌汉文和满文“光绪元宝”字样,上镌“四川省造”五字,下镌“库平七钱二分”六字,两旁镌六瓣花饰。背面蟠龙居中,龙纹描绘的极其壮丽美观,线条粗细均匀,外圈为英文,并镌有“7”和“2”阿拉伯数字,两旁镌小花饰。此币银色自然,设计巧妙,铸工精良。
光绪元宝是钱币收藏的大类,历来都受到很多藏家的关注,不同版别的光绪元宝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值得藏家深品。四川官局造光绪元宝铜币有着历史熏陶,具有深远的历史纪念意义;银币的生产时间为清光绪24年——34年,银质精良,雕工细腻,甚为难得,由于铸造时间早,流通区域广,是近代中国钱币中的精品,有着历史熏陶,是价值很高的革命文物。整个钱币齿轮规整,字体俊秀,品相良好,包浆入骨,雕工精良,实为难得的收藏稀品,是清代银币中的精品,极具极高的收藏价值。
对银币的青睐主要归因于以下三点:一是制作精美,观赏性强;二是品种纷繁,选择余地大;三是历史时间短,容易入手,再加上制作量少,而清末以后战乱频频,使银币的损耗极大,这三点对于收藏者来说,就具备了长期投资的可能性。
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地方省所铸铜元,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背文为满文记局名,也有星月纹,字有宝河、宝真、宝津、宝云、宝黔等,还有铭“千字文”者(即背穿上各见“千字文”中一字,为宇、宙、日、月、往来等字)。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穆宗去世,慈禧太后迎立自己的胞妹(醇亲王福晋)的儿子入继为帝,改元光绪。
光绪元宝”除了已知的“水龙图”和“飞龙图”外,还有一种红铜质背配闭爪单宝龙的更是罕见,可能是背龙缺乏新意,套用了正在铸造行用的当二十文背龙图案,送藩司和督都堂审批时被否决。在正式铸造“户部大清川字铜币”的币种图案中,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背龙浮雕图案了。
光绪元宝一直是古钱币珍藏中受关注比较多的钱币,尤其是在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行的暑期钱币促销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光绪元宝的热卖更能说明古钱币市场的火热以及这种清机制钱币的火热情况。
光绪元宝是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是我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对于现今也蕴藏了一定历史意义。金是自先秦时代即产生的传统金属装饰工艺,是一种传统的做法,称火镀金或汞镀金。此件《镀金四川省造光绪元宝》采用的则是汞镀金工艺,存世量稀缺度是非常稀少,其工艺亦可以称为鎏金。质地浑厚有实感,收藏价值附带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文中藏品为四川省造光绪元宝银币,面值库平七钱二分,背面为典型大头龙纹饰,品相佳,包浆明显。正面点圈内镌汉文和满文“光绪元宝”字样,上镌“四川省造”五字,下镌“库平七钱二分”六字,两旁镌六瓣花饰。背面蟠龙居中,龙纹描绘的极其壮丽美观,线条粗细均匀,外圈为英文,并镌有“7”和“2”阿拉伯数字,两旁镌小花饰。此币银色自然,设计巧妙,铸工精良。
光绪元宝是钱币收藏的大类,历来都受到很多藏家的关注,不同版别的光绪元宝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值得藏家深品。四川官局造光绪元宝铜币有着历史熏陶,具有深远的历史纪念意义;同时还是考古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难得的实物。159==153==29660不出意外的话今后其价值还会继续上涨。
1898年四川省造光绪元宝--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1898年四川省造光绪元宝--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年四川省--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1898年四川省造光绪元宝--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清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成交价:RMB成交日期
1898年造光绪四川省元宝--成交价:RMB成交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