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流通的货币外,还有一种“花钱”,近年也得到不少收藏爱好者的青睐。这种货币并非用于流通,而是用于赠赏,纪念,或其他重大事件用。唐宋时期,就出现了花钱,到了嘉庆年间,最为盛行。相对于流通的货币,花钱更为精美,更具艺术审美价值。
清代花钱,属于民俗钱。民俗钱相传起于两汉,民间为追求辟邪、吉利等一些特殊用途所铸的钱,并不进入流通流域。可以讲是生动的民俗“铜版画”。明清两代是花钱的鼎盛时期,总体存量极少,是个人佩戴和投资收藏的佳品。花钱大多是传世铜色,一代代传下来,古趣盎然。
“清末康熙通宝花钱”一枚,该枚钱币直径4.2厘米。钱面直读“康熙通宝”四字,钱背有花纹饰。其色泽光鲜自然、纹饰深,浅适度、外型美观、品相较好,制作工艺相当精致。
花钱中丰富的内容,是各代民俗民风的缩影;吉祥的内涵,代表着古代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花钱和古钱的联系,不但体现在它们形制的相似,而且体现在它们来源、工艺等方面的紧密联系。正因为花钱有多种亮点,在中外众多货币之中,中国花钱是独特的一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