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内古玩市场一片繁荣。古钱币作为古玩的一种,一直以来都是收藏家关注的热点。因为在我国的每个历史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货币形式,都或多或少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色。随着国内收藏市场的逐步繁荣,很多人开始将目光投向了古玩以及艺术品收藏。因为更具有历史参考价值和文化内涵总是备受人们欢迎。
清朝末期,由于外国列强的入侵,导致了货币的贬值和新型钱币的出现。其中铜币就是这个时候出现的,当时是以当十铜元为主,当然也有其他面值的,且铸造的铜元面值也是越来越大。当时全国各地都纷纷设立造币厂,发行银币和铜币。福建省也不例外,在清朝光绪26年,也开始铸造发行铜币,大清光绪年流通大面值货币之首,是我国首批引进海外技术的印发流通货币,对于现今也蕴藏了一定历史意义。
1900年广东省率先开铸铜元,福建省立即跟进。同年闰八月二十一日(时距广东开铸铜元不到两个月)闽浙总督许应骙就奏请福建开铸铜元,十月获清廷批准。同年,在福州成立福建铜币局,负责铸造铜元。
福建在清朝铸造钱币的规模是比较大的,它先后设立了三个钱局,最早的钱局是南局,该钱局主要铸造发行当十铜元,偶尔也会铸造当五文和当二十文铜元。第二个钱局是西局,该钱局是于光绪31年开始铸造发行铜元,这个钱局有一个特点,只铸造发行当十铜元。第三个钱局是闽海关铜币局,俗称东局,该造币厂是在光绪31年设立的,但是该钱局由于经营不善,所以铸造铜元的时间不长,就停止铸造了。因此,光绪元宝“福建官局造”钱币现存稀少!其中“福建官局造”当五文更稀少,材质为红铜,铸造工艺精湛。
“福建官局造”是我国钱币本位钱银准则的最精巧的代表,为了体现满清皇权准则在钱银领域的权威,其规划制造者不计成本地进行了精巧绝伦的规划。其艺术水准、防伪才能迄今没有被逾越。就该币自身而言,其艺术价值远超其文物价值。
此枚龙纹铜币重3.7g;直径2.2cm。钱币正面直读为“光绪元宝”,外环珠圈,上缘纪地文字为“福建官局造”。下缘纪值文字为“每枚当钱五文”;背面中央铸"飞龙"图及珠圈,上下均有英文。质地浑厚有实感,具有极高收藏价值与巨大的升值空间附带着特殊的历史意义。
此枚藏品的品相精致,其审美风格独持,钱币正面鲜然可见满汉文化的融合,而钱背却明确标示了西方文化的介入。其包浆入骨,熟旧自然,深打字口清楚,流通痕迹明显,边齿过关,龙鳞清晰,具有极高的投资价值和收藏价值。它有着历史熏陶,是价值很高的革命文物,具有深远的历史纪念意义;同时还是考古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难得的实物。这是晚清时期唯一一所由海关附设的铜元局铸造的铜元,存世数量极度稀少,为中国机制币中的珍品。在2003年最为轰动的莫过于是一枚“福建省官局造光绪元宝”卖出一百万的天价,学者认为,“福建省官局造光绪元宝”收藏价值难以估量,是古玩收藏市场的新宠,拥有无法估量的升值空间。
目前光绪元宝中就属奉天、北洋、东三、黑龙江、广东、福建几个省的光绪元宝是其中的精品。在现在市面上光绪元宝的真品,可谓是一币难求,所以真品的光绪元宝一直以来都是广大钱币收藏者的不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