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兵符多以虎符为主,“虎符”顾名思义也就是将兵符制成虎的形状。而对于“虎符”的使用历史最早又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信陵君为救赵而窃取兵符的故事就可以印证这一点,当时为巩固社稷,加强军事管理,各君主便纷纷采取这种方法。
在我国古代社会,凡调发军队,传达命令、征调兵将皆以此为凭。兵符,用铜、玉、金、竹、木等制成,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在古代科学技术不发达的情况下,兵符是当时进行军事联络的重要工具。凭兵符发兵的制度是我国古代一项重要军事制度。
秦汉时期,征调军队,除用铜虎符外,还使用竹使符(即刻有篆文的竹箭)。皇帝需要发兵时,遣使者到各郡去合符,兵将相合,才能调动军队。此外,兵符还能作为出入军中、关隘、宫廷的通行证。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乱,都督均持有朝廷的兵符,统率一州甚至十余州军、政、财于一身。
隋朝兵符以木鱼符为主,唐代兵符以铜鱼符为主。北宋用的金字牌和铜符,该符上部刻字,下部铸以虎、豹形象,如:南宋秦桧将抗金名将岳飞从前线调回加以陷害,使用的就是“金字牌”。明代使用的兵符,上面有两飞龙,下面二麒麟,刻有“皇帝圣旨,不信者斩”等字样。清光绪年间,电报技术传入中国,取代了古代的兵符制度。
《三国演义》中也曾记述过,因赤壁之战的败北导致南部空虚,而诸葛亮趁机设计让赵云通过攻打南部城池获得兵符,而后在这里集聚荆州的士兵,使得荆州因防守空虚而沦陷,后又设同样的计策于襄阳,随后襄阳同样沦陷。以上两则历史案例所表现出来的兵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1991年3月,距少陵原不远的雁塔区杜城村曾立碑追记了自西周杜伯封地于此建立杜伯国,至秦国设杜县于此,以及1985年5月该村纪念杜城村建城3000年举办座谈会的情况。秦杜虎符的出土地北沈家桥村距杜城村仅1.3公里,虽然我们已无法考证数千年前是何人在何种情况下将这枚虎符遗失在这块土地上,但可以想象,昔日曾有多少惊心动魄的历史活剧在少陵原畔的这块土地上上演啊。
我国现存早的虎符实物,是1973年在西安郊区北沉村出土的杜虎符。杜虎符长9.5厘米,符身上有铭文9行40字,错金而成。铭文为:“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杜是地名,古代秦国杜县)。凡兴兵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上队下火)之事,虽毋会符,行殹。”据此可知,当时用兵时,50人以上,必须出示会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