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月11日国民政府公布《辅币条例》,第—条规定了辅币之铸造专属于中央造币厂。第二条规定了镍辅币成色为纯镍。以孙中山先生侧像所铸之镍币,从1936年开铸到1943年停铸,国内外造币厂共计铸造了20余种面值字体书写不同,而版式及其材质亦有差异的流通辅币。
币值上包括伍分、拾分、十分、廿分等,其中民国十分孙像镍辅币系民国二十九年,由重庆造币厂铸造。民国三十年,继续批量生产,民国三十一年生产量逐步减少,直至停产。 通过光线的对照及折射,仍渗透出该币银质斑驳苍古的“包浆”,是自然形成的“时间的轨迹”,在市面上比较少见,因此也引得万千藏家竞相收藏,足见其价值地位。
不过,该时期镍币的诞生却有些不逢时。当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全球暴发,导致各国对军用器材所需的铜、镍、锡、铅、铝价格及其它物价暴涨。国内各种物资严重匮乏,加之法币贬值,镍币材质的成本已超过其面值,以致流通在市面中的镍币逐渐被藏匿或被收购回炉而另作它用。如今,随着袁大头等民国银元的收藏热,民国镍币的价格也开始上涨,行情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