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钱币之一。唐代稀见钱币之中的“乾封泉宝”,该钱为唐高宗李治乾封年间所铸,铸时仅八个月。唐朝政府速将其回笼销熔改铸开元通宝,这就是乾封泉宝存世不多的缘由。该钱之所以铸时仅八个月,有其特殊的历史原因。
从史籍文献中可知乾封泉宝从乾封元年(666)四月铸,到乾封二年(667)正月罢铸并回收停用,该钱正式行用仅八个月,因铸造时间短铸量有限又被很快诏令收回,故流通地域不广,加之行用时间不长,又因以一当十属于大钱,商民留于手中为免遭损失,亦积极兑换小钱而被回炉销毁,这就是造成该钱难得一见的重要原因。
乾封泉宝”钱为唐高宗乾封元年(公元666年)铸,是唐代第一枚年号钱。乾封泉宝钱文之意,乾封,意为晒干新筑的的祭台。乾;即“干“字的繁体;封,即封禅时所见的祭台,后泛指天旱。钱文”乾封“二字笔画中蕴含楷书的意味,“泉”字则完全为楷书,唯“宝”字乃作隶书。以此而言,乾封泉宝钱文,当为楷书入钱文之始。
鉴于乾封泉宝发行的特殊背景,故历来得到藏家的珍视,在民国时期即可售大洋一元,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泉学又兴,著名钱币学家华光普、孙仲汇等将该泉定为稀有品种,其时市场参考价仅RMB200元左右。而今,随着钱币研究的广泛深入,对历史人文的日益关注和在钱币爱好者的大力推捧下,2014年市场价已经飙升至4000元左右,极美10000元以上。但还是有价无货,藏友偶有所获也是深藏不让,随着时光推移,该币价格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