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是宣统三年,也即1911年铸造出来的清政府的统一币制,它的正面是印有“大清银币”四字,背面是蟠龙。而大清银币的铸造早在光绪二十九年,也即公元1903年就提出来了,当时清政府拟订了《整顿圜法章程》十条,以整顿银元铸造,但因为各种原因,直到宣统三年,也即1911年才铸造出来了全国统一的银币。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为前清之正式国币,原期辛亥十月发行。尚未发行,武昌事起,国体忽变。已经解往度支部之银币成为北洋两镇镇压武昌新军之饷。而宁厂所存银币(原期上海同期发行)及鄂厂所存之部分银币成为普通流通银币的一种。民国初,新国币尚未实施之前,宁厂及津厂续有铸造。
大清银币的设计铸造经历了重重波折,期间设计了许多大清银币的版别,并发行了少量样币,最后铸造出来流通的是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曲须龙”。除了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曲须龙”外,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的种类还有“长须龙”“短须龙”“反龙”“大尾龙”等数种版别,只是这些用于“比稿”的版别最终并未成为最终版的国币,只是发行了少量的样币。因此,宣统三年大清银币“长须龙”“短须龙”“反龙”“大尾龙”等的存世量很少,159=8957=7083特别是“短须龙”最少。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由乔治亲自设计并雕刻,目前大清银币曲须龙除了一般、有点、签字外,并无在字体、图案上的变化,因此可以认为,曲须龙的字面和龙面,均为乔治亲自设计及敲定,他的签名也在签字版上两面都出现过。和其他四款样币相比,曲须龙可能少了一些夸张和革新,多了一些协调和传统,相信这是中西方雕刻师争执与妥协的结果,也是最终能通过比稿原因之一。事实上,曲须龙并不缺乏威严霸气,更是在细节上表现得更加细腻和精美,成为国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是清末币制改革的产物,其设计新颖,制作精良,流通时间短,故存世量不多,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和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