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铜币制造版式多,当制钱十文最多。是清代的主要流通货币,铜币体现了现实和历史,近年来大清铜币深受广大收藏者的热爱,也会在近年来得到收藏高峰期。
大清铜币铸造始于1900年,也就是清光绪二十六年,但由于各省铸行铜元毫无节制,于是,在1905年也就是光绪三十一年,清政府在天津设立的户部造币总厂开始铸造新式铜元“大清铜币”。主要目的是为了整顿和统一币制,试图将铸币权收归国有,加强控制。
名称:大清铜币
规格直径:28.39mm 重:7.4g
藏品赏析: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中心“粤”字当制钱十文一枚,大清铜币中心突起,上面以阴文铸省(局)简称粤,正面中部为汉文“大清铜币”四字,两侧有汉文干支纪年“丙午”,并左右铸有“户部”、下铸“当制钱十文”等字样,背面中为蟠龙纹,下部有英文“大清帝国铜币”。此枚钱币,藏品虽然经历了无穷岁月的洗礼,但是如今保存依然较为完好。
藏品背面神龙纹路清晰,如刀刻所成,铸造工艺神乎其技,且龙身纹路精美,并有云海衬托,看上去仿佛是一幅神龙翱翔天际油画,极其瑰丽,美得动人心魄。
大清铜币粤字版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开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相比于方孔铜钱,机制铜圆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第二年,大清朝就下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故当十铜圆的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圆的明显特征。
这枚大清铜币包浆古老,品相精细,色泽明亮,成色均匀,构思巧妙,做工精美,图案考究,纹饰细腻,栩栩如生,十分精美,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古钱币,收藏价值巨大。多位清帝在位时发行过铜币来作为流通货币,铜币的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使交易逐渐便利起来。而如今,大清铜币早已退出流通市场,其作为不可再生资源,价值珍贵无比,意义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