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径:_3.8cm、3.8 cm; 重量: 15.7g、14.9 g
北洋政府建立后,于民国三年(1914)二月八日颁布《国币条例》,规定:“国币之铸发权,专属于政府。”还规定国币单位为元,壹圆银币重库平七钱二分。开始制造袁世凯头像银元,俗称“袁头币”,“袁大头”。袁头币先后由造币总厂和南京、武昌、杭州、成都、奉天、安徽、云南、等造币分厂大量制造,很快通行全国。并逐步取消了旧有的龙阳和在华外国银元的行市。
民国三年铸造的袁世凯银币有很多不同的版本,在正面的图案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在背面的图案和一些细节方面还是有所不同的。有签字 、无签字版,边齿为道直线。纪年有三年 、八年 、九年、十年四种,细微差异颇多,成色参差不齐。
《国币条例》规定辅币有银、镍、铜币,银辅币有半圆、二角、一角三分等。由于辅币制造有立刻图,造币厂为追求利益,大量生产,甚至自行招商推销,致使银角对银元的兑价由市场决定,没有真正起到辅币的作用。
这两枚袁大头同为民国三年版的袁大头,图案设计的正面图案,中间为袁世凯戎装左侧面像,上方为“中华民国三年”背面图案是两株交叉的稻穗,中央为“壹圆”正面镌袁世凯侧面头像及发行年号,背面铸嘉禾纹饰与币值,该币的外环是直齿边。袁大头普通币正面寓意“民主、共和、宪政及君主立宪“之思想希冀。背面的嘉禾之图案寓意国家重视农桑、以民生为本;其另一思想取其家和之谐音,寓意家和万事兴之意。“袁大头”在货币收藏界被称为银元之宝,它是中国近千种近代银币中流传最广、影响大的银元品种,也是近代中国币制变革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