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古董鉴定 出手 交易
自古瓷器藏家就喜爱青花,流传下来的出自官窑、品相完好的器物如今已难得一见,就是见到了,价
格也会高得一般人难以承受。因此,近几年民窑的、品相尚好的器物越来越受关注,且价格也在不断
升温,但同时,做假做旧的也就出现了。因此,藏家刘德明提醒藏友,在购买瓷器前还要多掌握一些
瓷器的识别要领。
首先,要了解朝代的瓷器特征。比如明代瓷器造型丰满、浑厚、古朴,器型线条柔和、圆润,给人以
质朴、庄重之感。瓷器的胎体分为琢器和圆器,琢器指立体造型,如瓶、尊等都是比较厚重的;圆器
指平面造型,如盘、碗等,其胎体也较清代厚重。明代青花瓷器早期晕散,中期漂亮,晚期发灰暗淡
。明代所有瓷器露胎处多有火石红痕迹的现象。器足,大件器足多为砂底,永乐、宣德大盘均为白砂
底。明代早期和晚期的圆器足底,常有塌底、沾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末期更为明显。器足形状
有直圈足、内敛圈足、卧足、台阶式圈足、外倾内斜削式圈足、直切圈足、壁形足、平削圈足、浅圈
足、刮削平足等。
然后就是要了解各代瓷器的款式。如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书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物上书写
本朝年号款,除永乐、宣德、弘治、万历有篆书外,其余多为楷书款,以六字双行和四字双行为主,
亦有极少数为单行横款、环形款、竖款。
与明代瓷器不同的是,在清代瓷器的造型中,顺治、康熙的比较古拙、丰满、浑厚,到了雍正时就显
得非常秀巧隽永,而乾隆时则显规整,再到了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清代瓷器的胎体一般薄厚
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
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清代瓷器中的大件器物和早期
器物多为光滑的砂底,像顺治、康熙时瓷器足型较为多样,有双圈层底、斜削式底、二层台式底、卧
足等。清代瓷器中还要了解的是,康熙楷多篆少,雍正楷、篆并用,乾隆以后篆多楷少。晚期同治、
光绪、宣统三朝又以楷书款为多,外围以圆圈或方框格式。民窑款识,多随意乱写,字体草率。
征集范围:
一:瓷器:高古瓷、宋代瓷器、元明清等瓷器
二:玉器:高古玉、明清玉等;
三:字画:名家名画、近现代字画等;
四:杂件:翡翠、田黄石、鸡血石、青铜器、古币、印章、错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