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清铜币”在各国拍卖会拍出天价的可谓是屡见不鲜,可是“大清铜币”的存世量可谓少之又少,价格一路上飚,许多古玩市场上的“大清铜币”大多为仿品。就因为如此,收藏到一枚“大清铜币”已经成为钱币爱好者一个念念不忘的梦想了。
刘益谦曾说,对于这种极具收藏价值的藏品,收集到就是缘分,福分。
我国古代钱币史,可以说就是一部铜币史,从贝币、刀币、到后来的圆形钱币,都凝聚着中华名族劳动人民的才智,创造出一部极具东方特色的钱币文化。编辑 一、以铸造地不同为区别
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制铜圆。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故当十铜圆的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圆的最明显特征。
清代当十铜圆主要分为两大类:
1、“光绪元宝”;
“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北洋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中央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江西;15、河南;16、江苏;17、安徽;18、广西;19、新疆。其中,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现今存世仅数枚而已,自然无法收集。“新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存世极少,极不易得。所以,收藏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以集齐十七省局为准。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则根本不去奢望。在余下的十七省局中,吉林,奉天两省所铸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少,余皆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