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3-11 08:46:08
报价:面议
地址:江苏,苏州,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黄河南路323号203室
公司:
昆山开发区星未来亲子活动中心手机:
13776367499微信:xwl13776367499
电话:
0512-50330545
用户等级:
普通会员 已认证
ABA是我们教学时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而“指令”有时教学的第一要素,也是我们教育孩子的启动器。那么,在家庭中我们应该怎么样的来把握指令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指令的四要素是什么?(指令—反应—结果—停顿)我们在家庭中要给孩子发什么样的指令?要让孩子有什么样的预期的反应?孩子不明白怎么做的时候,我要怎么样的来辅助孩子?这些都是我们在发指令的时候这就首先要明白的。另外我们要把握好发指令的原则:简单,明了,统一性,在发指令的时候,我们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反应,发的二次指令一定要与第一次的指令是同样的。并且孩子无反应的时候,在二次指令发出之后5秒钟后,若是孩子没有反应,再进行辅助。很多的时候我们都是一边发指令一边让孩子来做,或者是我们发出指令之后,没有给孩子反应的机会就立即的辅助孩子。这样就会造成孩子对我们的过于的依赖,在我们家长面前,即使会做的也不好好的配合我们。
其次,我们要明白我们所发指令的意义是什么?要明白孩子现在学习这一项内容的时候与家庭中的情景是否相吻合。在家庭中我们要发一些家庭中的指令而不是让孩子刻板的学习一些无意义的动作(摆摆手、跺跺脚等)。家庭中我们可以结合当时的情景让孩子来学习。如:这个时候要吃饭了,我们可以让孩子听指令“拿碗,搬椅子”等等一系列的与此时相关的活动。灵活多变的让孩子来学习。同样的是提高孩子的配合意识,理解能力,听指令的主动性。也可以根据环境的不同,把我们学习的内容会稍微的做一些调整,这样的目标达到就行。
再次,学习一项内容时,里面会有很多的小的内容贯穿其中,会有很多的细节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注意了。让孩子学习一项内容时,要求不一样,那么孩子在去执行这个指令的时候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在里面了。如:我们让孩子去扔垃圾的时候,我们拉着孩子去扔垃圾是一种效果;孩子自己慢吞吞的,一蹦一跳的去扔垃圾又是一种效果;孩子拿起垃圾,一步一步的,规规矩矩的走到垃圾篓的前面扔完垃圾回来又是一种效果。其实一项内容的要求不一样,那么孩子就会有不同的效果,每一个环节都要求到了,孩子做事的独立性,常规意识,做事情的专注一都会有很大的改善的。
有的人也许会问,指令对于最初的刚开始学习的孩子比较的适合,那么对于那些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孩子也同样的适合吗?我觉得指令对于每一个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是适合的,只是我们在发指令的时候方式要有所改变,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接受的方式上面来发指令。一个孩子一种发指令的方式,要针对孩子发指令。理解好的,我们可以把比较直白的指令复杂化。脾气倔强但是心理明白的,我们可以用心理诱导法转变发指令的语气。故意闹脾气的,我们就必须强制的让孩子来做,让他明白我们是不会向他妥协的,这样他就会乖乖的配合了。重要的一点是要把握好孩子的心理给孩子发指令。这样我们就能够掌握主动权,让孩子更好的学习。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