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钱币中"十大名誉钱币之一"的大清铜币,诞生在清朝。擅长历史的人都知道,光绪年间到宣统三年主要流通的货币是大清铜币,那个时期是大清铜币盛行期间。当时各种各样的大清铜币广泛流通,为了区分,总厂造币在铜币正面刻有户部和干支纪年文字,之后将户部二字去掉,只留下干支纪年。各地造币厂制作,就在铜币正面刻上省名。
大清铜币大部分是由总厂制作,其背面的图案是一条栩栩如生的神龙,铸造工艺十分精美,并且以作为衬托,看起来像是神龙在遨游天际。在我国,龙一直是人们心目中的神,是中华民族和文化的象征,对于来说,龙是神圣的,可以给人带来好运气,趋吉避凶。因此大清铜币广受藏者的喜爱,我们称之蟠龙图,又称"大清龙"。
除此之外,还有些背水龙,坐龙图案,但是数量有限,还曾被一度认为是错版。在清朝末期,政治动荡,货币制度一改再改。先是北洋机器局改名为北洋造币局,后是将光绪元宝改为带有阿拉伯数字的年份元宝,比如光绪10年版,最常见的是4等种类。
由于不同造币局设计风格不同,所以设计出来的大清铜币也是各具特色,所以光绪时期也是铜元种类泛滥,版式复杂的一个时期。
然而大清铜币经历了它的鼎盛时期,自然也会经历它的衰落时期。从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清朝宣布灭亡,新中华民国成立。新任总统孙中山先生便废除大清铜币,重新颁布了钱币新模,制造纪念币铜元。随后武昌和南京两处造币厂首先铸造发行了开国纪念币,面值以十文的为主,并在全国大量发行以取代清朝的铜元。此后,"大清铜币"随着大清朝的覆灭也逐渐消失。
随着我国各个朝代的鼎盛与衰败,留下的古钱币也是源远流长,琳琅满目,其形状各异,品种众多,创造了七十多项世界之最,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