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重视祭祀宴飨时的礼仪规范,正式祭祀宴飨之前,贵族要行沃盥之礼,盛水青铜器因此也是重要的礼器。“沃”是自上浇下,“盥”为净手。最常见的沃盥水器是盘和匜。行礼时,执匜(y)者自上浇水,奉盘者在下承接弃水。西周中期,沃盥礼水器用盘盉组合,后期至春秋战国多为盘匜组合。
唐代铜镜在造型上已突破了汉式镜,如葵花镜、菱花镜、方亚形镜等。图案除传统的瑞兽、鸟兽、画像、铭文等纹外,还增加了表现西方题材的海兽葡萄纹,打马球纹等。盛唐以后,以花为主,多为吉祥图案,自由豪放,清新活泼,表现了大唐帝国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装饰方法有浮雕、彩绘、镶嵌、鎏金等到,出现了金银平脱、螺钿镶嵌、涂釉、涂漆等新工艺。唐代铜镜的演变情况可分为三个时期。
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考古资料来看,中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1987年,在位于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约6400年前由蚌壳在地面摆放组合成的龙的形象,这在当时曾被考古界誉为中华龙。随着田野考古的深入,继红山文化发现玉雕龙后,又在超过距今8000年的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中发现了一条由红褐色石块摆放的龙,长约19.7米。很难说,还会有更早的龙形象会被陆续发现。如果说,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及兴隆洼文化中龙的形象是中国龙的雏形,那么商周青铜器上龙的形象就显得较为成熟。本文主要探讨从商代到唐代青铜器上龙的纹饰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大概状况。
今年西泠印社春拍,青铜器《兮甲盘》成为拍卖会上的“眼”。作为青铜时代的国之重器,它在拍卖会上极其抢眼,出尽风头。十数年来,北方的嘉德、保利、瀚海、匡时;南方的西泠,书画瓷器玉器漆器杂件的拍卖,单件能有百万千万,已是大业绩。后来动辄上亿,比如最早的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以及近一两年的潘天寿、黄宾虹。一开始是过亿就成大,攀上高峰,创纪录,后来业界评论家指出:中国艺术品拍卖已经到了亿元时代,这已经不是,而是稀松平常的事了。2016年潘天寿《鹰石山花图》2.43亿元。今年则是黄宾虹《黄山汤口》3.45亿元,达到了近年的一个峰值。回顾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艺术品文物拍卖初起时的场景,沧海桑田,风云变幻,真堪一叹!
藏品出手流程:
1.实物带来公司鉴定(可邮寄)确保藏品真假是否符合公司的征集要求
2.如果藏品是真的而且符合公司征集要求,我们将会给你符合你藏品出手的相对应平台
3.达成合作,签订委托服务合同藏品会保留在公司或者由您自行保管直至藏品成交或合同期结束。
合作单位
1、美国劳伦斯拍国际卖有限公司
2、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3、香港金字塔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4、英国雷纳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郑重提示:
1,不收购,不上门
2,赝品与当代工艺品不合作
3,公司的私下交易就是展销,没有那么多买家介绍给你
4,鉴定估价请带实物至公司,看完图片厚可以提供类似的拍卖纪录以供参考,不随便估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