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造光绪元宝
来的,老磨损必然也带有老包浆,和现在新的不一样。今天说的是一些基本的方法,其实在千千万万的铜钱都不完全一样,不能生搬硬套。要想买到真的,少吃药。只能多玩普通的不值钱的小钱。有些朋友财大气粗,看不起小钱,入门就要来大货、来硬货。殊不知,珍品钱币也是和小钱一个时代铸造,一个方法制造,只有把小钱、普通钱看多了,有机会遇到珍品引人关注的当属PCGSMS62的吉林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本品种较为罕见,该品原光味道好,淡黄色包浆,且包浆均匀,币面深打完整,龙鳞完整,在此品种中是难得的好品,毫无疑问的成为中国币中的货,甚至在拍卖未开始的网络出价环节,本品价格就已经达到7.5万美金,终经过现场几轮出价后,本品以114562美元成交,约710284人民币。不仅成为本场中国币部分的标王,同时本品也刷新了该品种的成交价格纪录,此前在2014年1月HA#3030专场中,一枚PCGSAU53评级的东三省七钱二分,当时该品以31725美元成交,约19.6万人民币。
我国近代机制金币则始于清朝晚期,早在光绪中叶时,清廷中既有些官员倡议我国行使银币,如陈炽在《通用金镑说》中提出“欲收利权,欲兴商务,并非铸金钱不可,金钱之轻重,非仿用金镑不可”之议。
光绪元宝是清代光绪年间特有的一种货币。有着清朝货币特征,由于当时时局不稳定,因此几乎在全国的各个省都有专门的货币铸造厂。因此我们会发现那个时代的货币上都有鲜明的铸字,标明是哪个省的造币厂铸造的。
吉林市,旧称“船厂”,清时被清朝统治者视为“龙兴之地”,实行封禁政策,主客观上都限制和阻碍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至嘉道年间,才逐渐允许关内汉民进入。随着经济生产,工商业活跃,市场对货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但由于当时吉林地区不产银、铜,市场所需银两、制钱全由关给。货币需求无法满足,因而造成私贴丛生,抹兑泛滥,官饷也无法,不仅阻碍经济发展,也给地方带来很大压力。光绪八年(1882年),吉林将军希元拟将官府所收各款项,令商民以银折价,以疏钱荒,但生银使用又很不方便,如成色、重量问题容易引起争论和纠纷,因此向朝廷奏称“吉林省制钱缺乏,市面益显萧条,再三商量,只有依照制钱式样,铸造银钱,解决现钱的短缺”,接着从军饷中提银5000两,交吉林机器局制造足色银圆。奏准后于光绪十年(1884年)即令吉林机器局铸造了厂平壹两、厂平七钱、厂平半两、厂平三钱、厂平一钱5种面值的银圆。这是我国用机器自行设计制作的早的一批银圆,开创了我国机制银圆的先河,在中国货币制造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吉林机器局更名为吉林银元局,并开铸无纪年光绪元宝。
近几年对吉林造光绪元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1898年吉林省造光绪元宝价格:RMB4,130,000
戊申1908年吉林造光绪元宝价格:RMB4,350,000
清代吉林造戊申光绪元宝三钱价格:RMB4,170,000
1908年戊申吉林造光绪元宝价格:RMB4,380,000
1903年吉林省造光绪元宝价格:RMB1,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