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十四年贵州官炉造黔宝银饼,根据银币正面所镌“黔宝”二字中“宝”字的写法,分为有缶宝版和尔宝版两种版别,均为机制银币,铸额及存世量均小,规格相当于库平七钱二分的壹圆型银币。
根据《贵州通誌》记载,清代的币制是沿袭明代的币制法,“铸币权”统一归钱局。贵州省“宝黔局”始建于雍正八年。最初“宝黔局”位置在今贵州省的“毕节市”城内。因铸钱材料自产短缺不足,而需要由外省购入。为了减轻材料运送费用,“宝黔局”于乾隆二十四年移至今省城内。“咸丰·同治”年间,由因“云南省”发生“回变”及“太平天国”之乱,致使运输和铜源供应中断。光绪初年,清廷下旨,废除贵州省“宝黔局”,但没有说明时间。由于贵州黔宝存世罕少,前辈收藏家均对此十分珍视,认为是中国钱币收藏不可或缺的珍品。目前收藏价值过百万!
银饼正面中央珠圈内的圆圈内镌竖写的“黔宝”二字,其中的“宝”写法为“寳”,“宝”字从尔。银币外侧近边缘处环镌另一装饰性珠圈,两个同心珠圈之间的圆环空间内环镌根部结束的两根花藤图案,造型生动别致。
近期成交记录参考:
光绪元宝贵州省造黔宝银元 168.30万
光绪元宝贵州省造黔宝银元 157.20万
光绪元宝贵州省造黔宝银元 484.50万
光绪元宝贵州省造黔宝银元 198.75万
光绪元宝贵州省造黔宝银元 614.19万
光绪元宝贵州省造黔宝银元 227.25万
光绪元宝贵州省造黔宝银元 213.8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