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孙中山廿十分镍币铸造于1936年,直径24MM,厚1.6MM,重6G。孙像镍币是法币的辅币,正面摹刻有孙中山先生肖像,背面刻有布币图。布币是中国古代货币,是从青铜农具(古代锄类农具)演变而来。该辅币从1936年开铸,到1943年停铸,于1949年退出流通,最后进入收藏市场。今日民间存世量极少,成交价格高。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孙小头钱币是1936年出自上海中央造币厂的钱币。正面中央为孙中山侧面肖像,边缘内上镌中文书“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八字;背面中央为布币图案,左右有“拾分”字样,面背外圈有云雷纹装饰。
钱币为纯银.银白色,熔点960.8℃,沸点2210℃,密度10.49克/厘米3。银的化学性质最活泼,它能溶于硝酸生成硝酸银;易溶于热的浓硫酸,微溶于热的稀硫酸;在盐酸和“王水”中表面生成氯化银薄膜;与硫化物接触时,会生成黑色硫化银。另外,纯银还有一个有趣的特点,银饰的抗氧化性和光泽的持久性也跟个人的体质有关的,体质好的人会越戴越亮,而如果体质较弱体内毒素较多的话可能银饰很快就会发黑。
这种镍币样板被英国钱币学专家沃德·伍德称为“中国钱币中镍币的鼻祖”,并将其拓本影印入他的《中国钱币史考》专著。1987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来我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向我国有关方面再三提出欲睹“伯明翰”风采的要求。但由于种种原因,女王也只看到了这种镍币的拓片,无缘亲睹这一稀世之物。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孙小头钱币这枚钱币汇集了当时政治、经济、对外等社会境况,能真实的反映出那时候的历史情形,可谓是历史意义极深。随着岁月的逝去,时间的沉淀。当越来越多的人对古钱币发生兴趣的时候,此时,钱币的收藏价值和市场价值就凸显出来了。收藏市场上,钱币不断以高价成交,尤以晚清民国时期的钱币最受欢迎,可谓是一片红火。
此枚钱币成色完好,包浆老道自然,文字花案清晰,铸造工艺精湛,周边有两孔乃人为制造,亦是不可多得的收藏传世佳品。
藏品征集范围
一、瓷器:历代官窑瓷器及民窑的代表作,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瓷为佳,彩瓷,青瓷,青花瓷等。
二、字画:中国古代及近现代重要艺术流派或著名书画家绘画精品,如山水画,人物画,花鸟画等、书法、古籍善本;
三、玉器:高古玉、明清玉、近现代玉器、翡翠、羊脂玉、白玉、青玉、黄玉等各式雕件、籽料等;
四、杂项:陨石、奇石、田黄石、鸡血石、文房四宝、青铜器、紫砂壶、印章、古钱币、明清家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