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龙",顾名思义是产在贵州,确切地讲是在贵州的兴义地区,那里山清水秀。可是,在中生代三叠纪的时候,这里却是另外一番风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浩瀚的海面上,不时出没着各种四只脚的爬行动物,把海洋世界搅的难以平静,那些可怜的鱼儿、虾儿十分小心谨慎地穿梭于它们的间隙。可曾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这些大个头的家伙一夜之间就不见了踪影。经过地球的沧海桑田,当初的大海今天已经变成"地无三尺平"的崇山峻岭了,同时也造就了风景迷人的马岭河大峡谷(兴义市)的胜景。
贵州龙 拉丁文名: keichousaurus 体长: 几十厘米 体重: 不详 食物: 不详 生存年代: 三叠纪中期 生存地点: 中国贵州黔西南 辨认要决: 海生动物,四肢尚未退化成鳍脚,可能营两栖性生活, 种类: 鳍龙目·肿肋龙亚目·贵州龙科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
贵州龙生活在距今2.1亿年前中三叠纪,现在的贵州兴义一带还是一片泽国,这里生息着一种小型幻龙--贵州龙。它小脑袋、长脖子,身体宽扁,很像后来出现的蛇颈龙。它四肢仍保留趾爪,能像鳄鱼一样匍匐前行。它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里,宽大的脚掌及细长的尾巴很适于在水中游泳。与其他幻龙一样,贵州龙也喜欢吃鱼及小型水生动物.
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杨钟健教授研究,命名为“贵州龙科贵州龙属胡氏贵州龙”。此后,国内科研人员在同一地区采集到大量贵州龙化石的同时,又发现了不少鱼类化石,经研究分别命名为“东方肋鳞鱼”、“贵州中华真鳄鱼”、“兴义亚洲鳞齿鱼”等。现保存在州市有关部门的龙、鱼化石藏品近千件。1995年4月下旬,经中国科学院有关专家亲临鉴定,将其中226件定为珍贵文物,其中一级龙化石17件,二级35件,三级112件;二三级鱼化石62件。《光明日报》与同年5月21日头版头条作了报道后,国内外广播、电视、报刊亦作了报道,贵州龙动物群在国内外引起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