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等多种动物和人共患的传染病。属于三类动物疫病。主要特征为幼龄动物和婴儿严重腹泻,败血症和病型复杂多样。仔猪感染时分为黄痢型,白痢型和水肿型。
致病性大肠杆菌,与人兽肠道正常存在的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形态,染色反应,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方面均相同,只是抗原构造不同。由于菌体抗原,表面抗原和鞭毛抗原好多,因此构成许多血清型。即使在同一地区,各动物养殖场的优势血清型也不相同。在引起人兽肠道疾病的血清型中,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本菌中等大小,有鞭毛,无芽孢,一般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隐形。抵抗力弱,常用消毒剂数分钟即可灭活。
流行病学:
1.传播特性:病菌随粪便排出,污染饲料,饮水,母畜乳头和皮肤等,经消化道感染。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及卫生条件有很大关系。
2.流行特点:猪自出生至断乳期均可发病。饲养管理不当,气候骤变和消毒不严等因素可加速流行。猪场一旦发生则很难根除。
黄痢型以1-3日龄猪可见,7日龄以上少见,同窝仔猪发病率常在90%以上,病死率可达100%。白痢型以10-20日龄多见,1月龄以上少见,发病率高,病死率较低,同窝仔猪发病有先后,持续时间较长,症状轻重不一。
症状:黄痢型潜伏期短则12h,长则1-3d。出生时正常,随后同窝仔猪中突然有1-2头表现全身衰弱,很快死亡。以后其他仔猪相继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状,内含凝乳片,迅速消瘦,昏迷死忙。
白痢型的仔猪突然腹泻,排出乳白或灰白色稀便,含有气泡并有腥臭味。随着病情的加重,粪便呈水样,消瘦,拱背,寒战。病程2-3d,也可达1周左右,绝大部分能自行康复。
病理变化:脱水严重,皮下常有水肿。肠道内有多量液状内容物和气体,肠粘膜尤其是十二指肠呈急性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有弥漫性小出血点。肝肾有凝固性小坏死灶。
如何防治仔猪大肠杆菌病?
饲喂龙升源噬菌牧乐,有助于防治仔猪大肠杆菌病。
主要成分:
噬菌蛭弧菌、营养微生态、肠粘膜修复剂、生物小肽,促免疫因子、促生长因子,中草药、低聚糖等
产品特性:
1. 噬菌牧乐属微生态复合制剂,高效,安全、无毒,无残留、无耐药性,可提高肉制品的质量和品位。
2. 噬菌牧乐杀菌谱广,对宿主菌无特异性.
3. 噬菌牧乐为水溶液,有良好的溶解性,吸收迅速,生物利用率高。起效快。
4. 噬菌牧乐可在仔猪肠道内长时间生存,作用时间更长。
5. 噬菌牧乐无生长抑制性
作用机制:
噬菌蛭弧菌形态为弧形,有水蛭吸附的特点,附有单极生鞭毛,遇到合适的宿主。噬菌蛭弧菌以自身头部特定的“吸附器”直接吸附到宿主细胞的受点上,同时释放胞璧质酸酶、溶菌酶等将细胞壁溶解,同时蛭弧菌鞭毛高速运转( 100r/s)噬菌蛭弧菌进入宿主细胞周质.此时鞭毛脱落,在周质中利用宿主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酸合成子代,宿主细胞破碎,子代释放。作用与功能:
1.噬菌牧乐专门以捕食细菌为生,对宿主菌有“寄生”和“裂解(杀灭)”功能,对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有强烈的裂解效果,可高效防治仔猪黄,白痢。
2.噬菌牧乐含营养微生态、肠粘膜修复剂,生物小肽,促免疫因子和促生长因子,中药成份.低聚糖可明显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且有促生长作用
用法用量:
用连续注射器口腔注射灌服很好,也可拌料给药。预防用药,30日龄以内,每头每次5m1,每天1次、连用3-5天,治疗用量为预防用量的2倍,大猪参照体重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