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袱瓶又叫布袋瓶,是清朝人创烧于康熙年间的景德镇,它的器型一般是在瓶身上装饰一凸雕的包袱带或者是束带。“包袱”和“包福”谐音,寓意幸福吉祥。因其器型独特,纹饰优美,又暗藏美好寓意,因此,价格一直不菲,也成为后世争相仿制的精品,也是宫廷皇家常见的御用之物。
包袱瓶最流行的时候是乾隆时期,以粉彩为最,到了嘉庆后期,就不再流行了。民间也叫它包袱皮,这种包袱皮的瓷器之美给人的第一冲击力就是震撼。以坚硬表现柔软能达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地步。瓷器本身是硬质的,而丝巾是软质的,在瓷器上把丝巾bao过来的时候,像真的一样非常柔软,那个皱褶起伏都做得异常精彩,器物在丝巾的衬托下更显生动活泼,这是鼎盛时期的一个标志。
乾隆官窑芦钧釉布袋瓶 ,口径:8.5cm 高:28.8cm,现展于深圳来宝国际拍卖.这布袋瓶肩部装饰凸雕的包袱皮或者束带,丝织物的褶皱起伏细腻精到,用坚硬的瓷土来表现柔软的丝织物,用色彩鲜艳柔和的粉彩来表现丝织物的美感,两者的结合达到了审美的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