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西夏历史一样,一直引发历代学者的探究兴趣。但存世罕见,直至本世纪第二个十年,在宁夏等地的大量出土,才逐渐为世人揭开了尘封千年的的整体面貌。“番国宝 钱”、“乾祐元宝篆书钱”是其中最重要的两枚钱币,笔者有幸参与了考证与定名。
西夏文字又称“番书”,是古西夏国的法定文字, 数百年来一直不为人所知,直到清代兴起金石学和考 证热潮之后,人们才开始重新重视西夏文字。乾嘉学 派学者张澍在嘉庆九年发现了著名的《重修凉州护国寺感通塔碑》。该碑立于西夏崇宗天祐民安五年,正文为西夏文,背面为汉文,可以比对参照。不久后, 金石学家刘青园在武威发现的数瓮古钱中,挑到一些 文字不识的“梵字钱”。他将其与《重修凉州护国寺 感通塔碑》上的文字进行了对比,发现这些钱其实是 西夏文钱币,同时出土的还有汉钱。其实“梵 字钱”早在南宋洪遵著《泉志》中就对其有所收录,一直不为人所知,一朝重见天日,也开始跻 身于中国历代古泉之中。
建国以后,不断有新的发现。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在宁夏、甘肃、内蒙、陕西、黑龙江、 辽宁、吉林等省区都有出土,甚至远至湖南和广西。不过的存世量仍然只占出土的很小一部分。
旧谱载西夏文钱币有五种,分别为“福圣宝钱”、“大安宝钱”、“乾祐宝钱”、“天庆宝钱”与“贞观宝钱”。 前四种西夏文钱由罗福苌先生在1914 年《西夏国书 略说》中著录并准确译释。贞观宝钱发现最晚,1937年方由古泉家赵权之发现并定名,披露于中国泉币学 社会刊《泉币》杂志1940 年第3 期。贞观宝钱存世 罕见,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枚,为戴葆庭《珍泉集 拓》书中原品。在之后的七十余年中,虽然窖藏在宁夏、甘肃、内蒙、陕西等地多有发现,但一直没有新的西夏文钱币的发现。
近几年,在宁夏等地的大量出土,为 世人揭开了尘封千年的的整体面貌。其中最 重要的两枚钱币,笔者有幸参与了考证与定名,并携 至中国钱币学会进行了鉴定,得到学术界和收藏界的认可,由此我与结下不解之缘。
艺术品交易中心进行私人洽购,竭力促成高成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