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是龙泉青瓷生产的鼎盛时期。这时期对青瓷器生产工艺进行了改进,在坯料中掺人紫金土,提高胎的抗弯强度,在高温中不易变形,可做成薄胎瓷器;釉料改用钙钾釉,并重复多次素烧、上釉,使釉层厚而不流,气泡不致变大,釉面光泽柔和,烧成的器物釉面呈现较深的青色,具有丰满莹润柔和悦目的特色;通体施釉,将圈足修薄并经过细心刮釉,烧成后足底呈朱红色。
修复前
这件龙泉碗在形制、胎质、釉色方面都具备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的各种特征。该器物残损面积大,口腹残存不足2/3。椭圆形盏体,腹部对应口沿作凹凸状。胎薄色灰白。通体施青灰色透明釉,釉层厚且滋润。椭圆形圈足,稍外撇,足底无釉露紫砂色。该器物整体造型精巧,制作精良,是不可多得的龙泉窑精品。
修复工作首先是拆解原粘接部分,然后按照清洗、粘接、补配修形、作色仿釉等程序进行修复。修复中必须保持南宋时期龙泉青瓷种种特征,尽量少遮盖,以保持其原始面貌。
拆解 用化学试剂浸泡拆解原器物的粘接部分,然后用清水彻底漂洗以除去器物表面残留的试剂。清洗把拆解后的器物浸泡在清洗剂中进行清洗,待器物表面和断面的污渍、残胶等完全与器物分离剔除后,用清水冲洗器物。
烘干 把拆解清洗后的器物残片放到烘箱里烘干,以保证粘接强度。
粘接 用无色透明的环氧树脂胶精确粘接碎片,并保证粘接合缝。粘接剂既要有一定的粘接强度,又要具有可溶、可解、可逆特性,便于将来再次拆解。部分粘接缝隙大,则用3A胶调和滑石粉作腻子填充,待自然干燥后打磨。反复填充、打磨,使过渡平整光滑。